有活干有錢賺,人人奔小康!
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3.5%;6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5.0%,比去年同期降低0.7%;二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1.8億人……最新公布的就業數據,表明我國就業形勢逐步企穩,穩中加固。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百姓福祉。我國有14億人口、9億勞動力。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安居樂業奔小康,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有活干、有錢賺。當前就業形勢穩中向好,不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描繪出亮麗底色、提供有力保障,也在不斷增強著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穩就業成績亮眼
翻開就業成績單,穩就業、促發展的佳績亮眼。“十三五”期間,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500萬人,年均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
就業結構不斷優化。2020年末全國就業人員中,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占23.6%,第二產業就業人員占28.7%;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47.7%。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第三產業就業比例連年增加,呈持續上升態勢。第三產業就業規模繼續擴大,就業結構更加合理、更具有持續性;從區域結構看,中西部地區勞動者就地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業增多,區域就業結構更趨均衡。
就業質量也進一步提升。從勞動者素質看,截至2020年底,全國技能勞動者總量超過2億人。從工資收入看,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達到79854元。隨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持續深化,低收入群體收入不斷增加,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勞動者的獲得感切實提升。從勞動權益保護看,2019年末,全國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以上。同時,社會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企業合規師、公司金融顧問、易貨師……就業機會越來越多。前不久,我國發布了自2015年版《職業分類大典》頒布以來的第四批新職業。至此,4批次共56個新職業發布。新職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意味著人們的就業面和選擇越來越廣。
保重點群體就業
一直以來,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群體是穩就業、保就業的重點關注對象。可以說,穩住了重點群體,就穩住了就業基本盤。
以今年為例,2021屆畢業生的規模90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再加上還有不少往屆的未就業畢業生在求職,就業任務更重。為此,國家和相關部門于今年3月印發通知,就做好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落實、服務提供、培訓見習、權益維護等作出專門部署,并啟動大中城市聯合招聘畢業生春季專場、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表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下一步,人社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啟動專項幫扶行動,持續為畢業生送崗位、送服務。
2.85億農民工是我國產業工人的主體。因抗風險能力弱,農民工群體受疫情影響也更為直接。
為此,我國千方百計擴大就地就近就業渠道,結合農村實際,結合產業發展和產業轉移,在中西部地區開發了很多崗位。同時,通過省與省之間的協作,有序引導農民工外出就業,暢通就業渠道。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1.8億人,基本恢復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
人社部相關負責人指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仍將保持在高位。要創造更多適合畢業生的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崗位,加大對離校未就業、困難畢業生幫扶力度。同時,加強跨區域勞務協作,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求職就業;支持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落實返鄉入鄉創業政策。
持續做好就業幫扶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就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通過組織勞務輸出、發展扶貧車間、產業項目吸納、創業帶動就業等有效措施,不斷推動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同時做好技能扶貧,加強技能培訓,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支持貧困勞動力免費培訓、線上培訓,確保貧困勞動力應培盡培,讓貧困勞動力致富有“術”,有工作、穩得住。
云南昭通,地處烏蒙山區腹地,曾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地級市之一。2017年,廣東東莞和云南昭通,有組織輸出貧困勞動力到東莞工作。不少從小吃不飽穿不暖的貧困勞動力,過上了月薪四五千元的新生活,改變了祖輩貧弱的困境。
通過努力,全國貧困人口的務工規模從2015年的1227萬人增加到了2020年的3243萬人。截至2020年年底,93.8%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過就業幫扶政策。就業幫扶讓脫貧勞動力的“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為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今年5月,人社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5部門發文明確,通過穩定外出務工規模、支持就地就近就業、健全就業幫扶長效機制等措施,切實加強就業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在就業幫扶方面,我們一直在努力。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們將持續做好脫貧人口的就業幫扶,讓他們的飯碗端得越來越牢,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8-02 08:5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8-02 08:5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