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成人av电影,亚洲天堂手机,亚洲一区欧美,在线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西安高新區30年高質量發展調查:領跑高新區域建設

盡管沒有沿海沿江的區位優勢,地處西北內陸的西安高新區卻長期居于全國高新區“第一陣營”。面對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中美貿易摩擦等不利因素,2020年西安高新區實現了12.3%的經濟增速,領跑全國169個國家級高新區。

回顧30年的發展歷程,創新的“基因”早已根植于這片創業熱土。從30年前的一條街,到如今匯聚十幾萬家企業,西安高新區探索出一條內陸高新區依托自主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之路。

三次創業:激發科技創新“驅動力”

西安高新區跨越30年,經過三次創業階段,從最初的模仿引進,到跟跑并跑,再到如今的創新引領,202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460億元,較“十三五”初期翻了一番,全市占比39%,為西安市GDP總量首破萬億元大關,成為西北首個“萬億俱樂部”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1991年到2002年的第一次創業中,西安高新區按照“引進大項目、培育大產業”的思路,引進富士通、霍尼韋爾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到2002年底,區內超千萬元產值的企業200余家,基本奠定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三大支柱產業的雛形。

如果說一次創業完成了“立區”,那么從2003年到2016年的二次創業,則實現了“興區”的目標。這期間,西安高新區體制機制全面升級,調整產業布局,瞄準具有高附加值、處于價值鏈高端的產業環節,形成了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現代服務4大主導創業。同時還引進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單筆投資最大的外資項目——三星高端存儲芯片項目,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從2018年起,高新區正式進入“強區”的“三次創業”計劃。科技、金融、人才、市場等要素加速集聚,科技創新進入“裂變”式發展階段。2020年,西安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182家,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10家,上市企業累計達到53家。

知識分子創業,是西安高新區的一大亮點。從成立之初,為了讓科技資源和科技人員從深宅大院走出來,西安高新區探索運用市場化手段,填平產學研間的隱形鴻溝,讓科技成果與市場接軌,是內陸高新區實現跨越發展的內生動力。

引領全球金屬3D打印行業發展的西安鉑力特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是源自西北工業大學的技術團隊。小到一顆牙齒,大到飛機零部件,都可實現復雜結構一次性成型,鉑力特為航空、汽車、醫療等領域提供顛覆傳統制造的技術,成為包括空客在內的眾多國際一流企業的高端配件供應商。在西安高新區,平均每小時新注冊1家科技企業。他們體量不大,卻在細分行業擁有國際市場,引領技術潮流。

“科技創新是高新區實現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經過三次創業,高新區聚集更多科技創新資源要素,為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地方力量。”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馬鮮萍說。

彌補短板: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

在30年的發展歷程中,相比沿海地帶,西安高新區地處內陸地區,仍存在著地域和資源稟賦的差異,技術創新、產業發展面臨著缺技術、缺資金等一系列短板。為解決這些問題,西安高新區積極引進其他高新區的先進模式,經過多年發展,使這里不僅具有戰略性的光子產業,還聚集了阿里巴巴、亞馬遜、華為、字節跳動等一批大數據企業。

為助力金融和科技在這里“擦出火花”,西安高新區引進了深圳“前海模式”。今年6月底,備受關注的絲路(西安)前海園在西安高新區基本建成。作為深圳“前海模式”在內地復制的首個樣本,未來將引入持牌金融機構區域總部、創新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等,為科技、金融互乘放大發揮重要作用。

11年前,深圳南山半島、伶仃洋畔,被譽為中國“曼哈頓”的前海,崛起在特區之中。金融和科技融合發展,是前海經濟的一大特色,而這正是西安高新區發展的短板。“西安是前海模式走出深圳、走進內陸的第一站。不僅解決了西安有技術、缺資金的問題,也是響應‘改革開放永不停步’號召的重要一步。”馬鮮萍說。

截至目前,已有英飛尼迪資本、一村資本、東方富海投資等23家知名機構和企業簽約入園。

雙創孵化模式不斷升級,也是高新區蓬勃發展的原因之一。從1993年起,西安高新區探索對科技企業的孵化培育。目前,建成以中科創星、中關村e谷等為代表的雙創載體164家。總面積達900萬平方米,“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周期物理承載空間不斷擴充。

今年5月,比亞迪宣布將啟用西安半導體研發中心,這是比亞迪半導體在深圳、惠州、寧波、長沙四大研發和生產基地之外,打造的第五個研發基地。比亞迪在西部地區首次打造的這一研發基地,也將成為比亞迪最新芯片技術的首發地。

“近幾年,西安高新區積極培育壯大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給我們提供了新機遇。成立西安研發中心,是比亞迪半導體完善研發能力的關鍵布局。”比亞迪品牌及公共事業部公關總監羅昊說。

吸引投資:培育產業集群 “大格局”

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推進,這座地處內陸的高新區主動融入國家對外開放、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之中。

1994年,第一個投資千萬的外資項目兄弟機械破土動工;2005年,引進第一個投資過億的外資項目——美光半導體封裝測試生產基地;2012年,第一個投資百億的外資項目韓國三星電子存儲項目落戶這里,刷新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單一項目引外資的新紀錄,也是三星電子目前在海外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

從2005年引進美光項目,到引進三星項目設立綜合保稅區,到2016年批準成為國家第三批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北地區唯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心片區的核心功能區,形成了目前高新區以自貿推動開放合作的新格局。

經過30年發展,西安高新區外商投資企業規模不斷壯大。2018年到2020年3年間,高新區新增外資企業數量為55家、60家和63家。截至2020年底,高新區外資企業有1358家,其中投資及產值較大的外資企業為三星半導體、三星環新、美光半導體、力成半導體、應用材料等,主要來自韓國、德國、法國和美國。

西安高新區外商投資有兩個特點,一是龍頭企業三星電子帶動作用明顯。三星電子自2012年落戶陜西以來,自身累計完成投資260億美元,帶動引進相關配套企業120家;二是先進制造業集群效應明顯,除三星電子和美光以外,霍尼韋爾、艾默生電氣等企業的投資方向都集中在先進制造業。

30載時光荏苒。西安高新區始終堅持“引進大項目、培育大產業、實現大發展”的工作思路,累計落戶世界500強企業130家,引進百億元以上外資項目1個,50億元以上外資項目5個,初步實現了引進一個企業、壯大一個產業、形成一個集群的效果。

三星、美光等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龍頭企業自落戶以來,帶動高新區半導體產業跨越式發展,產業規模從一次創業的250億元提升到現在的2300億元,吸引了奕斯偉、江豐電子、中興、華為等一批行業龍頭也紛紛落地,初步形成存儲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馬鮮萍說,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首個國家級硬科技創新示范區等平臺在這里的崛起,西安高新區布局再次躍立國家戰略新風口,迎來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機遇。

標簽: 高新區   領跑   發展   建設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GY653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山特区| 龙泉市| 玛纳斯县| 田东县| 丹巴县| 大竹县| 镇平县| 柘荣县| 福鼎市| 象山县| 洛川县| 靖西县| 珲春市| 定襄县| 郴州市| 鸡东县| 宜都市| 柘城县| 白沙| 阳江市| 富民县| 抚远县| 米泉市| 永仁县| 彩票| 洛阳市| 孝感市| 芜湖县| 汨罗市| 揭东县| 丹阳市| 邯郸市| 延津县| 神农架林区| 兴隆县| 大渡口区| 拉萨市| 唐海县| 五指山市| 金坛市|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