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到2025年中國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萬億元
中新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劉育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30日發布《“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5%左右。
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在當日的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時期,中國大數據產業快速起步,據測算,大數據產業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2020年超過1萬億元,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總體目標,即到2025年,中國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25%左右,創新力強、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現代化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數據已經成為生產要素,數據的流動帶動技術流、物質流、人才流、資金流。數據的價值還在于多維度、多領域數據揭示單一數據無法展示的規律。
“十三五”以來,京津冀、上海、貴州等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先行先試,布局建設了11個大數據領域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有力推動了大數據產業集聚,行業集聚示范效應顯著增強。
目前中國正在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促進數據要素價值釋放。廣東、江蘇等地率先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深圳、上海、貴州等地紛紛出臺數據條例。今年3月,北京成立了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上周,上海數據交易所也正式揭牌。
《規劃》圍繞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發揮大數據特性優勢、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構建穩定高效產業鏈、打造繁榮有序產業生態、筑牢數據安全保障防線六個方面提出了重點任務。
謝少峰表示,“十四五”期間將推廣首席數據官制度。支持企業將數據戰略引入自身的日常管理運營中。今年,江蘇等地方已經率先開展了試點,取得了一定經驗。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