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參與者到倡議者:中國向世界傳遞“開放強音”
20年前,中國1天進出口貨物115.6億元;現在,達到這個數值只需3個多小時;20年前,中國1小時消費4.8億元,現在只需6分多鐘;20年前,中國1分鐘創造GDP0.21億元,現在只要7秒鐘……
今年12月11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周年。20年來,中國積極對接WTO規則,深度參與國際分工,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穩步提升。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入世20年,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比重升至17%以上,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30%左右。
從“世界工廠”供應全球,到成為“世界市場”匯聚全球;從平整土地吸引外資,到搭建平臺推動“雙循環”;從共建共享“一帶一路”,到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落地實施、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從入世伊始的對接對標國際規則,到如今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中國推動建設高水平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步伐日益堅定。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陰霾未散,世界經濟復蘇前路坎坷,各國更需要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站在入世20年的新起點上,中國繼續向世界傳遞“開放強音”,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創更加美好的光明未來。
價值??
從出口商品到全球經濟穩定器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最新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12位,較2020年上升2位。這是中國自2013年起,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連續9年穩步上升,這也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取得跨越式發展的縮影。
20年來,中國積極對接WTO規則,切實履行貨物和服務開放承諾,關稅總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諾。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規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萬多件,激發了市場和社會活力。
世貿組織前總干事素帕猜說,中國的入世承諾是所有成員中最深入、最廣泛的,不僅在原有基礎上放寬了貨物和服務市場準入,而且在某些領域達到更高水平。
中國在開放中發展,世界則在中國的開放中受益。過去20年里,世界貨物貿易總額差不多翻了一番,但中國的貨物出口增長了7倍多,海量商品出口海外讓全球享受到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與此同時,中國進口總額也增長了將近6倍,超大規模市場為全球萬千企業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利用外資從2001年的468.8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443.74億美元。2020年,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
“入世20年以來,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保持作為制造大國稱號的同時,逐漸轉變為消費大國、工程大國、創新大國。”松下集團代表董事、全球副總裁、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說,去年以來松下在中國新建設8家工廠,疫情背景下,中國成為松下集團全球唯一成長市場。
在新冠肺炎疫情襲來的2020年,中國更是世界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9%,較7月預測值低0.1個百分點。其認為,現階段威脅世界經濟復蘇的“罪魁禍首”是全球供應鏈斷裂。
多重壓力之下,內功深厚且韌勁十足的中國經濟,正持續為世界注入動力——完善可靠的產業體系成為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器”,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持續為全球復蘇注入活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展望報告中,繼續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此外,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機構,也將中國2021年經濟增速預測保持在全球領先水平,認為中國將繼續為全球經濟復蘇作出重要貢獻。
戰略??
從吸引外資到暢通“雙循環”
144個小時,累計意向成交金額707.2億美元,127個國家和地區近3000家參展商……在11月舉行的第四屆進博會上,跨國企業競相擁抱中國機遇,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
5天累計進館60萬人次,約2.6萬家中外企業線上參展、近8000家企業線下參展,來自228個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線上線下共襄盛舉……10月舉行的第130屆廣交會,以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新模式,為鞏固提升全球供應鏈產業鏈注入新動能。
廣交會、服貿會、進博會、消博會……國家級展會的“四輪驅動”,成為中國主動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開放合作平臺。中國以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現了一個更高開放水平、更有責任擔當、更加積極作為、更具發展智慧的中國。
以不到全國0.04%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全國16.5%的外貿規模,利用外資占全國比重達18.1%——這是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今年前三季度的成績。自2013年設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以來,中國自貿試驗區漸成“雁陣”,形成東西南北中協調、陸海統籌的開放態勢。
新設企業、實際利用外資、引進人才、離島免稅購物等均實現翻番……在自由貿易港建設開局之年,今年以來海南經濟增速在全國名列前茅。海南擁有自由貿易港這一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將對接國際經貿新規則,在制度集成創新上實現全面突破。
從自貿試驗區到自由貿易港,中國正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正式揭牌,將充分發揮澳門對接葡語國家的窗口作用,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臺。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擴容,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不斷構建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認為,兩個合作區方案不僅是物理空間的擴展,更是制度創新的擴容,讓橫琴和前海有了更大的改革自主權,粵港澳融合發展有了更大的縱深。
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為重點,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中國正加快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梯隊。
在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毛艷華看來,上述三個區域在構建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以及提升穩定性方面擁有較強競爭力。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以這些城市群為引擎,以創新為引領,提升帶動全國產業鏈升級和競爭力升級。
角色??
從全球化的參與者到建設者
12月3日,中國、老撾兩國元首通過視頻連線下達發車指令后,首發“復興號”“瀾滄號”列車分別從昆明站、萬象站同時駛出,中老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中老鐵路全線正式通車。
中老鐵路通車,不僅讓老撾圓了修建貫穿全國鐵路的夙愿,更為泛亞鐵路的最終實現奠定了重要基礎,有望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產生進一步積極影響。
這是中國積極推動對外經貿創新發展的最新力證。20年來,通過基建連通、規則對接和經貿融通,中國已經實現從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到重要建設者的角色轉變。
“中國為全球提供了7億多富余勞動力,為降低全球商品的生產成本提供契機,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的分工格局,為全球創新提供基礎支持。”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如此總結。
守信履約不是結束,而是更高水平開放的開始。
明年1月1日,隨著RCEP正式生效,一個總人口、經濟體量、貿易總額均占全球總量約30%的全球最大自貿區即將在東亞形成。
今年9月,中國正式宣布申請加入CPTPP。業內專家認為,這意味著第二次“入世”,因為CPTPP是目前全世界最全面、最進步、最創新、最開放的經濟貿易規則。
11月,中國正式提出申請加入DEPA,將有助于中國在新發展格局下與各成員加強數字經濟領域合作、促進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中國。展望未來,在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交織下,中國將繼續推進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活力和無限機遇。
南方日報記者 昌道勵 王彪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