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 北京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的路!
正在崛起的“新能源汽車之都”中,北京是一個尤為特殊的存在。一方面,“藍天保衛戰”和首都的獨特地位,讓這座城市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可謂不遺余力。但另一方面,同樣出于城市規劃和節能減碳的考慮,制造業已經從北京經濟中心位置逐漸走到了“邊緣”,最近正積極培育的兩大支柱產業分別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醫藥健康產業。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既不像上海那樣擁有超大規模和相對完整的工業鏈群,又不如武漢和長春一般擁有悠久而深厚的產業底蘊,更無法像合肥那樣為留住造車新勢力而幾乎傾盡全力,可以說,10年來,北京為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走過的路,其實一點兒也不比其他城市平坦,同樣是一首可圈可點的勵志之歌。
緣起:從不積極到堅定發展
北京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從2008年的那個夏天開始的。
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了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為實現奧運中心區的“零排放”,展現中國汽車產業的新形象和技術實力,在奧運會舉辦期間,北京同期開展了當時奧運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多種類的電動汽車示范運行。595輛新能源汽車,在保證安全運行的前提下,順利完成了奧運期間承擔的運行任務,運行里程超過200萬公里以上。
也是在這一年,科技部開始醞釀“十城千輛”計劃,作為國家863計劃項目之一,該計劃的目標是連續3年在國內10座以上有條件的大中城市開展千輛級新能源汽車大規模示范運行,并建立相應的能源供應基礎設施,力爭到2010年達到1萬輛的規模。這年10月6日,科技部在北京召開了一個內部會議,當時確定入選“十城千輛”計劃的城市是大連、上海、武漢、深圳、重慶5個城市和長株潭地區(長沙、株州、湘潭城市一體化區域),北京、天津和杭州為備選。實事求是地說,當時北京對于推廣新能源汽車并不十分積極,主要因為此前采購的混合動力客車在運行數月后,情況并不令人滿意。不過,突然爆發的金融危機反而成為推動北京市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契機”。當時為刺激經濟發展,北京市在2008年第四季度追加了政府投資60億元,其中就有5億元用來啟動“綠標”公交車隊計劃,未來預計購買1000輛新能源汽車。
2009年初,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四部門共同啟動了“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在北京、上海、重慶、長春、大連、杭州、濟南、武漢、深圳、合肥、長沙、昆明、南昌首批13個城市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試點工作,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自此踏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大概也正是這個時候,北京下定了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決心。6月10日,在北京市新能源產業基地揭牌儀式上,時任北京市副市長茍仲文在發表講話時表示,發展新能源產業不僅是當前促進經濟增長的需要,更是打造未來首都經濟新引擎和推動首都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今后北京將成為全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之都”。
這個口號,看起來似乎喊的比其他城市都要早,底氣自然是來自于北京市惟一一家本土汽車企業——北汽集團。為了更好地發展新能源汽車,2009年的冬天,在荒草叢生的采育基地,北汽新能源公司正式成立,走的是純電動汽車路線;2011年12月30日,北汽新能源自主品牌純電動轎車E150EV在采育總裝車間正式下線;2012年4月13日,北汽新能源首款純電動量產車E150EV在北京市11個委辦局、國家電網以及京郊出租車領域示范運行,拉開了北汽新能源純電動汽車規模化示范運營的帷幕。
拓荒:不走尋常路的北汽新能源
2011年10月底開始,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每日定時網上公布在使館自行測得的PM2.5數據,這使得PM2.5正式進入公眾視野。2012年,北京的霧霾天數達到124天,創下自2002年以來的新紀錄;2013年,北京正式執行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也是在這一年,北京空氣狀況進一步惡化,全年優良天數僅176天,不足全年總天數的一半。當時,北京環科院提出,在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中,機動車排放所占的比重分別高達42%和32%。在輿論和綠色經濟發展的壓力下,《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發布,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成為其中一項重點工作,目標是到2017年底,全市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應用規模力爭達到20萬輛。
2014年,《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管理辦法》正式出臺,當年個人購買純電動小客車將根據續駛里程的不同獲得6.3萬~10.8萬元不等的補助,按照北京購車搖號新政,新能源汽車指標單獨配置,若申請數量少于當期指標配額,不需搖號,直接配置。在政策的鼓勵下,盡管當時的私人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還比較陌生,但仍有一部分人開始嘗試并購買新能源汽車,“近水樓臺”的北汽新能源也開始慢慢進入了普通消費者的視野中。2014年3月14日,北京市第一個搖號上牌的純電動汽車用戶王鐵錚選擇購買的就是北汽新能源E150EV。
作為北京市惟一一家本土新能源整車企業,北汽新能源確實得到了很多“照顧”。例如2014年11月11日,APEC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雁棲湖舉行,北汽新能源ES210就是會議官方指定用車。在早期北京市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目錄中,北汽新能源入選的車型數量也往往是最多的。但如果將北汽新能源的成功都歸因于北京市政府的“寵愛”,那就有失偏頗了。客觀而言,當時的北汽新能源確實走出了一條與其他品牌都不一樣的道路。在那個時候,特斯拉剛進入中國市場,寶馬i3和i8相繼全球發布,比亞迪與戴姆勒推出的騰勢售價又高達39.9萬元,北汽新能源卻選擇了走親民路線,以家庭第二輛車為切入點,先后推出了EV160/200、EC180、LITE、EU5等性價比較高的系列產品,贏得不少消費者的青睞。2013年,北汽集團純電動乘用車以1629輛的銷量居全國之首;2014年,北汽新能源又以5510輛的成績,成為國內純電動汽車銷量第一的車企,進入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前四強。一直到2019年,北京都牢牢占據著國內純電動汽車銷量第一的位置,在2017年,北汽新能源銷量甚至超過特斯拉,成為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
風雨洗禮,歲月滌蕩,作為國內首家進入新能源車企“10萬輛俱樂部”的北汽新能源,不僅是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拓荒者,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探索者和引領者,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初期,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光輝道路。2014年3月,北汽新能源在行業內率先完成混改,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股份制改革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體制基礎;2018年9月27日,一支代碼為“北汽藍谷600733”的股票在A股復盤,一時間風光無限,當時許多新能源車企都只能望其項背。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再加上其他的空氣污染治理舉措,2019年,北京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240天,首次全年未出現嚴重污染日,“衛藍夢”照進現實。
轉型: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19年,退坡幅度高達75%的補貼政策,讓新能源汽車市場10年來的高速增長勢頭戛然而止。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統計,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同比下降4%,這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下滑。
現在想來,其實市場年銷售總量的突然下降,是一個重要拐點。從2020年再次恢復正增長之后,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始由過去的“政策單驅動”轉變成為“市場和政策雙驅動”,私人消費市場開始爆發,以蔚來、理想和小鵬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開始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中越來越重要的一支隊伍。當市場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后來者擁有了更多機遇,先行者也因此將遭遇更大挑戰,北汽新能源就是如此。
其實面對轉型,北汽新能源并非全無準備,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連慶鋒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短期內不再追求規模領先,但在技術、產品、用戶運營等核心能力上要對標領先、伺機超越。一方面全力打造ARCFOX品牌,有序發力中高端市場;另一方面發揮好BEIJING品牌的對公市場優勢,打造“換電”名片。2019年1月,極狐汽車聯合華為共同設立了“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共同開發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網聯電動車技術;同年12月30日,ARCFOX極狐阿爾法T試生產首車在北汽藍谷麥格納智造基地正式下線;2020年10月,ARCFOX極狐阿爾法T正式上市,量產搭載華為智能網聯、智能電動領域技術;2021年4月,ARCFOX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正式發布,由極狐與華為聯合開發,成為首款搭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量產車型。當然,沒有一次轉型是容易的,再次起飛的代價勢必是要經歷一段難捱的“陣痛期”:2020年,北汽新能源全年總銷量僅為25914輛,同比下滑82.79%;2021年,北汽新能源累計產量6369輛,同比下降51.84%,累計銷量26127輛,同比增長0.82%;今年上半年,北汽新能源銷量17010輛,雖然總體數量不高,但較好的增幅預示著北汽藍谷已經慢慢邁上了較為艱難的復蘇之路。
同一時期,北京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依然不減:2020年7月,北京市發布通知,針對2018~2020年到期報廢、更新為純電動車的出租汽車實行獎勵政策;同年8月,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聯合北京市財政局發布了《2020年北京市新能源輕型貨車運營激勵方案》,符合激勵范圍要求的用戶,可在完成汽柴油貨車報廢或轉出、新能源輕型貨車購置上牌手續后申請激勵資金和城區貨運通行證;為鼓勵、引導新能源汽車消費以及解決無車家庭的需求,2020年12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發布《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每年配置新能源指標6萬個;2021年3月,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1年行動計劃》,提出對于新增和更新車,推進公交、出租、環衛、物流、網約車等領域車輛電動化,加快“油換電”,力爭累計推廣新能源車50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在與蔚來汽車“擦肩而過”之后,北京積極爭取到了兩家新造車企業落戶:2021年10月,理想汽車北京綠色智能制造基地在北京市順義區正式開工,計劃于2023年底投產;1個月后,北京在多個城市的角逐中脫穎而出,小米汽車總部宣布落戶北京。在今年的北京市兩會上,相關部門明確提出,推動小米汽車開工、理想汽車建設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情況統計
騰飛: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車新高地
作為我國最早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城市之一,北京如今要搶占的,早已不再是新能源汽車這一條賽道,在看到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技術結合的無限前景后,北京目前的產業布局已基本明確。
按照相關部署,北京市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聚集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產制造則在順義、昌平、大興區域。其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北京市高精尖產業主陣地,正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今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還將以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為先導,推進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領航發展,持續推動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生態。此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側設施、云控基礎平臺等方面,持續推進政策和管理模式創新,探索形成技術標準并復制推廣。
順義區則是新能源汽車制造、應用示范區。新能源智能汽車、第三代半導體、航空航天產業,成為順義區高精尖產業布局的三大支柱。目前,中關村順義園內,奔馳新能源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理想汽車北京綠色智能工廠已開工建設。美團無人配送、豐桔出行、百度“蘿卜快跑”等智能網聯企業落地并開展應用場景測試,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永久落戶順義并成功舉辦四屆。
“北京市已經建成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研發、應用中心,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據北京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正在積極部署燃料電池汽車和智能汽車開發及示范重點區域,布局電動汽車研發、設計、試驗、試制、驗證等環節的全產業鏈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汽車創新中心。2021年,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獲得了五部委聯合批復,成為國家首批示范城市群之一。在4年示范期內,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推廣車輛示范應用規模不少于5300輛。
在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北京走的也是多元化發展路線,充電和換電雙管齊下。2021年10月,《北京市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試點實施方案》獲得批復,北京成為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城市之一。今年8月5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印發關于《“十四五”時期北京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200萬輛新能源汽車發展相匹配、充換電設施高效有序利用、跨部門一體化協同、行業實現數智化升級的充換電設施體系。到“十四五”時期末,力爭全市充電樁總規模達到70萬個,換電站規模達到310座。
過去的榮光不可復刻,未來的夢想就在眼前。站在歷史的交匯點,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下一個10年的新篇章,已經開啟。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8-24 14:53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8-24 14:53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