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兩年 立訊精密憑實力贏得“專利侵權”之訴!
企業的實力,其實是多方面綜合能力的集合。
“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60.97億元至65.66億元,同比增長30%至40%。”截至9月18日,在A股上市公司已發布三季報預告企業中,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立訊精密的凈利潤居第一位。而就在近日,立訊精密更是歷經近兩年的努力,憑實力贏得了一場由同行安費諾公司發起的連接器技術“專利侵權”之訴。
終裁判決“不侵權”
立訊精密是國內汽車連接器、線束、汽車電子供應商之一,成立于2004年,至今在國內十多個省市及海外設有研發及生產基地,今年6月6日投產的立訊精密(湖北)汽車電子產業園,創造了125天建成投產的“新時速”。而訴訟的另一方——總部位于美國康涅狄格州的汽車連接器公司安費諾,是行業知名企業之一,已經有90年歷史,在全球多地有數十家工廠,全球員工總數達3萬人。
立訊精密發布的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英文簡稱“ITC”)關于由安費諾公司發起的專利侵權“337調查”的最終裁決結果。裁決稱,該案已終止調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認定,立訊精密涉及的3件專利中,其中2件專利不構成侵權,另一件專利僅涉及少數上一代直接出口美國的產品落入安費諾所主張的部分專利權保護范圍,但該上一代產品先前已經不再出口美國,當前產品均已由現行版本取代。“公司提出的新設計方案專利均已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認定未對安費諾的3件專利構成任何權利侵犯。”立訊精密在公告中表示,至此,公司涉及此次相關事項已全部終結且未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實質性影響。
“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目前有效專利有2000余件,公司所有產品在新技術實施前,均開展了多重專利排查,以切實防范侵權風險。”立訊精密相關負責人對此解釋,公司在中國、美國、歐洲等地均已進行了專利布局,就是為了更好地護航公司零部件產品“出海”。
如何應訴很關鍵
兩年前,正是安費諾向立訊精密發起了這場訴訟。
2020年12月18日,安費諾以專利侵權為由,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請求發起對立訊精密及其部分子公司出口美國產品的“337調查”。
當時,立訊精密對此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安費諾在高速連接器領域的專利布局上各占優勢,對彼此專利各有所主張,公司已成立專門工作組,并聘請美國律師積極應對安費諾發起的“專利侵權”調查。
此外,立訊精密透露,已在美國專利商標局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分別提出了針對安費諾相關專利的無效宣告請求。其中,安費諾涉及的1件專利已經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告該專利權利全部無效,其他涉及相關專利目前仍在按照法定程序審查階段。
“所謂‘337調查’,是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所進行的行政調查,主要針對的是進口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主管部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實際承擔的是行政法院的角色,我國國內只有司法法院,沒有類似的對應機構。”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任傳智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一旦我國企業遭遇“337調查”,一方面要按照指定時間要求進行應訴,因為如果不應訴就意味著敗訴,由此涉及的產品后續將不被允許進入美國市場;另一方面要迅速查清企業自身的知識產權情況究竟如何,在證據充分的情況下還要像立訊精密一樣,到美國專利商標局等相關主管機構、法院去進行反訴。此外,可以學習立訊精密的做法,找熟悉美國法律的美國律師來應訴,勝算會更大。
“‘337調查’并不神秘,也不是‘最后的審判’,在美企業每年都會發起多起‘337調查’,像2021年的51起‘337調查’中,中國企業只占13起,歐洲、日本等地的企業也時常成為被告。”湖南法源律師事務所律師任羽倫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一般情況下,“337調查”的發起者都是美國或在美的企業,針對的也是向美國有出口產品的企業,從近20年特別是近年來的情況看,中國企業在“337調查”中所占比例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這表明中國企業更加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和海外布局,即使有企業想“找茬”,難度也在增加。同時,國內企業只要有知識產權實力,即使不能贏得“337調查”,也可以在美國法院繼續發起法律訴訟,爭取改寫對自身不利的結果。近年來,隨著更多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及其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發生知識產權糾紛的機會也在增多,這值得國內企業引起重視。
企業出海的“防火墻”
如同此前的歐日韓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出口美國遭遇知識產權糾紛一樣,近年來,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對此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漸提升。
“公司90%的業務都在海外市場,人才也已經全球化,海外投資上仍考慮一些風險因素。”立訊精密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來春認為,包括知識產權風險等都是外向型企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數據表明,僅今年7月,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總額就達到89.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24億元),環比增長8.8%,同比增長29.5%,整個汽車零部件出口占汽車商品出口總額的61.4%。“我國汽車零部件已經是國際汽車零部件市場的深度參與者。”招商證券分析師楊永年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基礎和成本管控體系,可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最佳協同發展,產品質量也在不斷提升,成本更具市場競爭優勢,而知識產權保護和布局意識,將是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重要依托之一。
其實,立訊精密在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中,也是技術創新及知識產權的強者之一。近3年來,其累計研發投入167.63 億元,2021全年研發費用為66.42億元。至今,立訊精密已經布局了汽車連接系統、線束、新能源、智能網聯、智能座艙以及智能制造等產品。此外,還通過垂直整合,成為集完整的低壓、高壓整車線束、特種線束以及充電槍等設計、驗證、制造于一體的綜合供應商,且主要技術均為自主創新,擁有知識產權。
“近年來,立訊精密等國內越來越多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在海外能夠贏得知識產權糾紛,再次表明,面對汽車業國際化、整車及零部件產品出口日益增加的局面,企業必須筑起知識產權的‘防火墻’,才能在出海中一帆風順。”楊永年認為。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9-19 15:22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9-19 15:22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