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即時: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十年上漲150% 長三角科創一體化發展動力強勁
【資料圖】
近日,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聯合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江蘇省科技情報研究所(江蘇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安徽省科技情報研究所(安徽省科技檔案館)共同發布《2022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這也是三省一市4家科技智庫第四次共同發布該指數報告。
該項報告構建了包括資源共享、創新合作、成果共用、產業聯動和環境支撐5項一級指標以及20項二級指標的指標體系。研究以2011年為基期,測算評估了2011-2021年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得分情況。
數據顯示,長三角區域協同邁上新臺階,年均增速達到9.47%,并呈現出三大趨勢:研發經費與人才集聚加速,每萬人擁有研發人員達全國平均水平的近2倍;前沿科學與技術融合加深,長三角國際科技論文合作數量11年間增長近6倍,合作發明專利數量增長7倍;科創資本與產業賦能加強,以資本為帶動的創新鏈和產業鏈協同不斷提升。
報告顯示,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從2011年的100分(基期)增長至2021年的247.11分,較2011年增長近1.5倍,年均增速達到9.47%。從5項一級指標變化情況來看,成果共用指標增幅最大,其次是資源共享指標,第三是創新合作指標,相對而言,產業聯動和環境支撐兩個指標發展增速稍顯緩慢,當前和未來需要不斷探索長三角產業協同發展新路徑,營造區域一體化的科技創新環境。
報告同時反映出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的三大趨勢。
一是研發經費與人才高位集聚。2021年,長三角地區研發投入強度高達3.01%,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近三成,長三角地區財政科技撥款占政府支出的比重為5.0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兩成。長三角地區每萬人擁有研發人員71.18人年,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2倍。研發經費、人才、平臺、設施等創新資源在長三角地區加速集聚,形成創新資源集聚高地,支撐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成果和經濟效益的產生。
二是前沿科學與技術融合聯通。2021年,長三角區域國際科技論文合作數量達到26481篇,較2011年增長近6倍;專利轉移數量達到30968件,合作發明專利7835件,較2011年分別增長了86倍和7倍,均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三省一市間專利轉移的產業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和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學科與技術領域融合聯通,為長三角區域科學技術高質量發展提供源動力。
三是科創產業與資本雙向奔赴。2021年,長三角高技術產業利潤高達3594億元,較2011年增長1.31倍,占全國高技術產業利潤的近3成。長三角上市企業和投資機構對區域內的投融資活動主要集中在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等行業領域,體現了在科創產業與資本的加持下,長三角不斷整合產業鏈并促進資本要素高效流動,支撐區域內產業集群建設與創新環境競爭力持續提升。
可以看出,四個城市來說,上海與杭州主要轉移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產業,南京主要轉移新材料和生物產業,合肥主要轉移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體現了長三角區域內產業鏈協同與梯次有序的產業布局。
除此之外,4月6日公布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計劃實施辦法(試行)》中還明確,要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聚焦2-3年可取得突破,且需要跨區域協同解決的創新需求,分批布局、協同攻關,生物醫藥類可以里程碑式分段推進。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圍繞重點產業培育、科技惠民示范等,自主布局聯合攻關。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企業品牌排行榜
-
2023-04-19 13:58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企業品牌熱門推薦
-
2023-04-19 13:58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