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最資訊丨我國2030年有望建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資料圖】
2023年4月25日上午,2023“中國航天日”系列主場活動之一的第一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暨主論壇在安徽合肥拉開帷幕。會議以“合作共贏飛向深空”為主題,重點介紹中國深空探測領域工程規劃,推動國際月球科研站深度合作。與會專家透露了未來中國深空探測的多項規劃,包括建設月球科研站,探測行星、彗星,防御小行星,探索太陽系邊際。
會議上,中國深空探測重大專項總設計師吳艷華介紹到,我國初步規劃于2030年前后建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2040年前后建成完善型。此后,我國將與各國共同開展運行維護以及科學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依據“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邊建邊用”的原則,國際月球科研站將按照三個階段分步實施——
2030年前后,建成國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開展月球環境探測和資源利用試驗驗證;2040年前后,建成國際月球科研站完善型,開展日地月空間環境探測及科學試驗,并建成鵲橋通導遙綜合星座,服務載人登月和火星、金星等深空探測;之后,建設應用型月球科研站,由科研型試驗站逐步升級到實用型、多功能的月球基地。
“我們將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邊建邊用原則,逐步完成國際月球科研站研制建設,實現對月球物質、環境、位置資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突破一批戰略性、前沿性、基礎性關鍵技術,獲得一批世界級重大科學發現。”吳偉仁院士說。
此外,月球科研站未來將由科研型試驗站逐步升級到實用型、多功能的月球基地。通過在軌或月面活動,獲得執行長期載人航天活動的經驗,并為載人火星任務驗證技術和能力。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的探索之旅也在不斷拓展。建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將成為人類探索宇宙的里程碑和新起點。科學家們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研究月球和宇宙的奧秘,也可以以科研站為依托,建立更大規模的基地,探索更遙遠的星際空間。
參考資料來源:科技日報、光明日報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企業品牌排行榜
-
2023-04-26 13:47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企業品牌熱門推薦
-
2023-04-26 13:47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