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技術團隊“領頭雁”|焦點熱議
(相關資料圖)
烏石化煉油廠一車間副主任呂延偉深耕流程模擬技術四年,組建流程模擬團隊,用數字化技術解決生產難題,被稱為——
5月3日21時,呂延偉走出常減壓裝置,身后一片寂靜。四月底,裝置進入停工檢修期,夜里更加安靜,對于呂延偉和流程模擬團隊來說,這短暫的“留白”正是重整行裝再出發的良機。“從化驗室分析結果看,流程模擬計算結果和裝置實際運行結果偏差不到1%。”呂延偉說,“下一步,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關鍵易腐蝕設備模型,通過模擬計算,達到預知性檢修的目的。”
停工期間,烏石化煉油廠一車間成立黨員突擊隊,連續10天,不分白天黑夜守在車間,落實各項停工安全環保要求,步步確認,讓裝置穩穩地停下來。近一個月,從早上9時到晚上9時,身為黨員突擊隊的一員,他幾乎是“泡”在了裝置現場,日行上萬步,接打數十個電話,晨檢、攻關、巡查、開會,落實技改項目施工進度、協調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呂延偉說:“工作再忙,技術性創新工作也不能落下,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收集了換熱設備進出口溫度,監控換熱器熱阻變化,為開工后長周期運行做準備。”忙碌的一天結束后,呂延偉和車間的黨員骨干再次深入裝置區,實地收集關鍵運行參數,之后回到辦公室開展“頭腦風暴”,完善60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加熱爐運行方案。
通常操作人員調整運行參數后,需要等待裝置運行平穩,再去做過程控制分析,用拿到的分析數據指導裝置下一步調整。一次調整變動短則半天,長則兩三天。經過流程模擬團隊長達4年的努力,現在只需把理想結果輸入建立好的模型,很快便能找準運行參數。
烏石化首次試生產100號道路石油瀝青的過程讓呂延偉印象深刻,當時正是流程模擬裝置搭建的關鍵時期,按照既定方案生產出來的瀝青產品達不到技術標準。近1個月,他帶領團隊成員通宵達旦在模擬裝置里“跑”流程、“摸”參數。他們瞪著熬紅的眼睛,迎接初升的太陽,經過一次又一次失敗、總結、改進、提升,終于找到了最優的參數設定。烏石化成功生產出100號道路石油瀝青,填補了中國石油在西北地區改性基質瀝青料的市場空白,前景廣闊。(記者 鄧蕓)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能源環保排行榜
-
2023-05-08 10:59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能源環保熱門推薦
-
2023-05-08 10:59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