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門:科學家揭示大滅絕中高溫野火事件或為陸地生態系統崩潰重要原因
(相關資料圖)
新華社南京5月23日電(記者朱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與南京大學、云南大學的古生物學者合作,揭示2.52億年前生物大滅絕時期存在大規模高溫野火燃燒事件,為了解該時期陸地生態系統的崩潰過程提供重要依據。
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華介紹,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導致約81%的海洋生物和89%的陸地生物在很短時間內滅絕。在該時期,特提斯周緣強烈的酸性火山活動和西伯利亞大火成巖省通過釋放大量溫室氣體和有毒氣體,導致全球變暖,使得野火事件顯著增加。“野火事件產生的多環芳烴有很強的化學惰性,能夠在地層中長期穩定地保存,因此成為恢復古代野火事件最常用的一類指標。”
晚二疊世-早三疊世陸地生態系統重建復原圖(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角升林繪)
為深入了解二疊紀末期的野火事件對陸地生態系統崩潰和植被演替過程的影響,科研團隊開展了詳細的多環芳烴化合物分析工作。研究發現,在陸地二疊紀末大滅絕發生期間,多環芳烴含量顯著增高,有機碳同位素出現負異常,揭示在該時期高溫且干旱的古氣候條件下,存在大規模高溫野火燃燒事件。在這些多環芳烴化合物中,部分低分子質量化合物源于生物降解,其異常富集程度還表明多環芳烴主要來自陸地植物的高溫野火燃燒,燃燒的燃料由該時期的熱帶雨林植被系統提供。
科研人員在進行多環芳烴化合物實驗分析工作。(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此外,一些多環芳烴參數指標還表明,在經歷陸地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后,陸地生態系統受到極大影響,分布于古特提斯洋東岸地區高度多樣化的熱帶雨林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草本石松類植物所代表的“草地”植被系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大羽羊齒植物群在二疊紀末期存在“快速”滅絕事件。
相關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發表在國際地學期刊《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上。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資訊排行榜
-
2023-05-23 20:21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5-23 20:21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