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觀速訊丨突出高效精細清潔 大港油田打造智慧大平臺
【資料圖】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 劉英 通訊員 陳銳)截至7月3日,大港油田港西一號智能型和港西二號集約型采油大平臺生產數據顯示,兩個平臺的64口生產油井平均檢泵周期達908天、最長生產時長達1699天,年可節電150萬千瓦時,年可減少碳排放2300噸。
大港油田不斷加快創新步伐,打造出集智控采油、在線計量、光伏發電、智能管控、采出液循環利用配套技術等模塊于一體的采油大平臺智慧管理模式,推動油井實現精益生產。
為降低老油田運行維護成本,提高開發效益,推動老油田高質量發展,大港油田圍繞大型井叢場高質量建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等需求,推行智能井叢場管理模式,高質量建成了港西一號智能型和港西二號集約型采油大平臺。
智控采油實現高效生產。技術人員以油井生產智能化管控為目標,研發形成油井生產智能集群控制平臺,實現了油井生產數據智能采集、工作制度智能調整、異常工況智能識別和運行模式智能控制。油井管理方式從依靠傳統人工經驗轉變為平臺集群智能控制,生產運行管理效率顯著提高。
在線計量實現精細生產。技術人員自主研發流量與含水一體化在線監測技術,實現了流量、含水等參數同步一體化監測,誤差率控制在7%以內。通過應用在線計量技術,能夠在線實時監測單井產液量、含水率,減少了人工取樣、化驗等工作量,降低了員工勞動強度,減少了試驗材料的消耗。
光伏發電實現清潔生產。充分利用井場現有空間,集成圍欄光伏發電控制技術,采用光電檢測追光模式,光伏面板自動智能追光發電,提高綠色能源利用效率。兩個平臺應用高效雙面光伏電池組件,采用垂直立式陣列和智能自動追光陣列相結合,建成圍欄光伏發電站,光伏陣列效率達95%。就地消納后,發電量可滿足34口井的生產運行用電,同時采用多組串并聯、分散逆變、就地并網,大平臺綠電供給率達到55%以上。
智能管控實現安全生產。依托物聯網等移動互聯技術,應用數字化監控,取代了傳統的人工管井模式,實現了信息自動采集、智能管控、電子巡檢、無人值守,杜絕了非正常人工啟停井。同時,集合圖像視覺分析、聲音識別和三維GIS技術等,自動識別人臉、火災和進行液體泄漏監測,實現出入口安防管理和施工作業區智能監控,替代人工監控。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能源環保排行榜
-
2023-07-04 10:03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能源環保熱門推薦
-
2023-07-04 10:03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