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電商投訴,退款問題緣何成為“重災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 /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 常河山
盡管在618前夕消費預警不斷提示,但在7月3日專業研究報告公布之時,仍有不小消費者中招兒。其中,“退款問題”的投訴排在了第一位。
2023年7月4日,國內知名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依據2023年618期間受理的全國94家互聯網消費平臺糾紛大量案例數據,社會智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了《2023年“618”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數據報告》。
據“電訴寶”顯示,2023年618期間全國網絡消費投訴十大問題類型分別為,退款問題(29.80%),與上月相比上升0.85%;商品質量(10.97%)、網絡欺詐(7.31%)、售后服務(6.58%)、發貨問題(6.40%)、虛假促銷(6.22%)、霸王條款(6.22%)、網絡售假(5.67%)、退換貨難(4.02%)、貨不對板(3.11%)。
其中,投訴金額主要集中在100~500元(26.51%)、1000-5000元(22.30%);廣東、浙江和山東省排在投訴用戶聚集地區前三。全國數字零售評級榜中,獲“建議下單”評級的有京東、蘇寧易購;獲“謹慎下單”評級的有抖音;獲“不建議下單”評級的有小紅書等;獲“不予評級”的有二三良作、小年魚、快手、閑魚、淘寶。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在接受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說:“電商大促期間退款上升也是普遍現象,大促期間消費者沖動消費比較多,經常出現不理性購物,拿到后覺得不需要,就可能退貨退款。在這樣情況下就有可能造成退款問題上升。”
莫岱青表示,對于行業來說,現在可謂是天天有促銷,在這樣的情況下,電商大促需要有更多創新,避免一些花里胡哨的東西,給到消費者真正的優惠。
“很多消費者往往在大促期間就購買了超過實際使用需求量的商品,最后導致過期了都沒有用完,而且比價、選購、湊單等卻耗費了不少的精力和時間。”莫岱青提醒,“消費者一定要理性購物,千萬別過度囤貨,對于有保質期的商品,一旦囤貨過多,很容易因過保質期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既損失了金錢也損失了時間、精力?!?/p>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科技資訊排行榜
-
2023-07-04 16:47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科技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7-04 16:47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