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央到地方,化工產業正迎來最嚴厲的整治風暴
從中央到地方,化工產業正迎來最嚴厲的整治風暴。
記者從5月23日舉行的2019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獲悉,80%以上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搬遷改造,化工園區是主要的承接載體。今年工信部等多個部委組成的專項工作組將把化工園區評估認證作為重要工作推進,嚴格制定化工園區建設和準入標準,要求完善基礎設施。在此之下,一些化工企業將面臨減產或關閉,還有些化工企業從東南沿海向中西部和東北部遷移,整個產業格局生變,產業鏈或面臨重新洗牌。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76家,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57家,省級化工園區351家,地市級化工園區268家。從產值分布來看,500-1000億的大型化工園區33家,100-500億的中型園區224家,產值小于100億的小型園區405家。
“化工園區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指出,在肯定化工園區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應當充分認識當前我國化工園區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國際環境、安全環保的不確定性,創新能力的制約性,以及我國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矛盾,即產業特色不突出、管理不規范、集聚效應不顯著、社會責任需強化等問題。
早在2017年8月底,國務院辦公廳便印發了《關于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城鎮人口密集區現有不符合安全和衛生防護距離要求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就地改造達標、搬遷進入規范化工園區或關閉退出。其中,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大型企業2018年底前全部啟動搬遷改造,2020年底前完成;其他大型企業和特大型企業2020年底前全部啟動搬遷改造,2025年底前完成。
以化工大省山東為例,山東省要求對原有的199家化工園區進行清理整頓。目前山東省申報化工園區數有93家,但山東省政府已明確,化工園區總量將控制在85個以內。據涂料采購網了解,近期山東省陸續公布了四批化工園區和專業化工園區,數量共計85個,這就意味著,山東省的化工園區數量已經到達了總量控制的上限,較之前的199家園區的數量減少了57%。而另一化工大省江蘇則在《江蘇省化工行業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對全省50余個化工園區開展全面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壓減至20個左右,壓減量高達60%。
全國眾多化工園區該關的關,該搬的搬,這種趨勢仿佛有點兒順應了部分人對于“無化區”的呼吁,但這對于化工企業來說,則更是加重了他們的危機感。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以石油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76家,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57家,省級化工園區351家,地市級化工園區268家。從產值分布來看,產值超千億的超大型園區14家,500-1000億的大型化工園區33家,100-500億的中型園區224家,產值小于100億的小型園區405家。
部分化工園區名單如下:
要求企業搬遷入園首先要告訴企業可以搬遷的園區,現在搬遷的化工園區總體來說是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化工園區實際上并不具備承接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的條件,還應該盡快的剔除出去,否則極有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據了解,自3.21響水爆炸事故之后,很多化工企業在選擇化工園區的時候,首要的條件就是不在江蘇,其次必須是國家級化工園區,但是國家級化工園區入園門檻較高。最新發布的國家標準GB/T36762-2018《化工園區公共管廊管理規程》指出,準入門檻包括提供安評、環評批復、施工圖設計第三方審查意見和施工方案專家評審意見等資料,而省級入園門檻相對較低,包括建廠面積、總體規劃、整體性安全風險評價等。
但讓人震驚的是,目前眾多的化工企業老板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后,對涂料采購網表示,他們更愿意加入國家級化工園區,雖然入園標準較高,但是這讓他們更有“安全感”。在他們的潛意識里,覺得因為一家化工企業發生安全事故,禍及周邊的化工企業和整個園區都一同被關閉的事情,如同晴天霹靂一般,讓他們很不安。讓老板賠上所有身家,甚至背負萬億負債,從此改變人生軌跡。
5月23日,江蘇全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工作會召開,就全省化工產業安全整治提升進行布置。會上,一條條“嚴” “準” “實”的舉措,顯示出江蘇省化工產業安全整治的決心。
“經過我們摸底排查,80%以上的都屬于在2020年底前搬出的。”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石化處調研員韓敬友介紹說,截至目前,除北京、上海、寧夏、海南等4個省份沒有搬遷改造之外,其余21個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陸續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機制,編制完成了《搬遷改造實施方案》,確定了搬遷改造企業名單和搬遷改造方式。絕大部分企業已啟動搬遷改造工作,截止到2018年底有20%左右的企業完成了搬遷改造。
他表示,化工園區是承接搬遷改造企業的重要載體,搬遷入園、園區建設規范與否等將影響搬遷改造企業的成長與發展。要求企業搬遷入園首先要告訴企業可以搬遷的園區,今年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專項工作組將專門把園區評估認證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進行推進。同時,要完善基礎設施,在園區內和園區周邊要給企業留下足夠的防護距離,并結合園區發展情況加快完善供水、供電、供氣等必要公用工程設施建設,盡快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危化品、廢棄物處理設施。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中小企業普遍面臨找不著承接園區的情況。韓敬友希望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開展園區評估論證時,能夠結合區域相關行業的發展,設置部分專業園區,或在大型化工園區設置中小企業的發展區域。有條件的園區不要對投資強度、規模設要求,在細分市場上處于領先優勢的企業也要給予一定支持,允許它安家落戶。
“嚴”字當頭,從源頭解決“心頭之患”
這兩年,江蘇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啟動實施“263”減化和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關停2724家化工企業,對一些化工園區進行停產整頓,但隱藏的安全、環保風險,仍是“心頭之患”。
對此,江蘇省委、省政府下定決心從源頭解決化工產業安全環保問題,全面推動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會上明確目標:全面徹底整治低端落后化工產能,大幅降低安全環保風險隱患!
數量要大幅減少
“要減少存量,推進化工企業‘關改搬’。”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志鵬表示,對照化工企業環保關停要求,對存在不符合生態紅線管控要求、長江干流沿岸兩側1公里范圍內污水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環保設施長期運行不正常且限期整改仍不達標等16 種情況的化工企業,2020 年底前堅決依法依規關停到位。
布局要更加優化
“要進一步調整優化行業布局,從源頭破解‘鄰避效應’。”省工信廳廳長謝志成表示,著眼提質增效,要建設完善一批管理專業、特色鮮明、產品高端的專業化工園區。江蘇省將按照高起點同步推進沿江地區戰略轉型和沿海地區戰略布局的原則,加快建設國家規劃的連云港石化基地,推進南京老石化基地改造升級。
會上特別強調,整治提升必須堅持全省“一盤棋”,根據各地不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調整產業結構,絕不搞“梯度轉移”。
精準施策,分類落實整治方案
不簡單“一刀切”,分類精準施策,是此次部署的顯著特點。
“要始終聚焦精準,堅持分類指導,加強分類施策,突出重點,靶向發力,點面結合地推進化工整治提升。”副省長馬秋林說。
會上提出,要對全省50家化工園區和集中區產業規模、技術層次、基礎設施等進行全面摸排評估,逐一明確整改提升措施——
對正在建設的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要嚴把企業準入“入口關”,努力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
對產業關聯度高、已形成規模產業鏈的園區,要對標產品項目、公用輔助、物流傳輸、生態保護和管理服務“五個一體化”的開發建設模式,率先實現封閉管理;
對規模較小、初步形成特色專業化的園區,要依托龍頭企業發展上下游關聯度強、技術水平高、綠色安全可控的項目,按期實現封閉管理;
對其他產業鏈不明晰、危化企業簡單集聚的園區,要加快產能疏解和總量調減,加強監測監管,對達不到要求的,取消化工園區(集中區)定位,依法逐步清退不達標、不規范的企業。
實”字打底,多措并舉保障成效
如何進一步保障整治成效?多措并舉落實整治要求成為關鍵。
提“門檻”,把整治提升與結構調整同步推進
“要在‘末端’上實施依法關停,在‘源頭’上推動轉型升級,實現‘末端治理’與‘源頭治理’的有效結合。”馬秋林指出。
一方面,我省將從規劃、安全、環保、技術、投資和用地等方面嚴格準入門檻,高標準發展市場前景好、工藝技術水平高、安全環保先進、產業帶動力強的化工項目。
另一方面,強化負面清單管理,制訂出臺我省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實施細則,嚴禁在距離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著力解決“重化圍江”。
優管理,嚴格規范企業、園區、職能部門等多元管理
“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最重要的是要全面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從業人員的崗位責任。”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楊旭峰表示,企業法定代表人、第一大股東、技術負責人、安全負責人等必須參加執業能力培訓考核,持證上崗;化工生產裝置操作人員和一二級重大危險源儲存設施從業人員必須具備中專以上學歷,特種作業崗位不得錄用無證人員。
此外,園區管理機構要加強綜合監管,職能部門要強化專門監管。在園區設立安全管理、環境保護相應工作機構,購買服務實施“第三方”專業監督;利用好信用平臺實行“黑名單制”,對那些有“前科”的企業和企業主要負責人實行“一票否決制”。
強保障,擰緊責任“螺絲”完善配套政策
針對此次整治提升行動對一些地方發展可能帶來的“陣痛”,我省將著力完善配套政策,如省級財政安排補助資金,按照關閉企業數量等因素對市縣給予補助,優先用于職工分流安置;對化工產業比重較高、稅收收入影響較大的地區,省級財政給予適當補助等。
記者了解到,江蘇省將探索設立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投資基金,用于支持化工園區和企業騰退出的土地收儲和再利用開發等,為化工產業整治提升、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在工業生產和污水處理等領域,流體設備扮演著“心臟”角色,向全流程輸送著物料養分,因此流體輸送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流程行業息息相關。由于輸送條件苛刻,生產工藝過程復雜,一旦出現故障,將產生嚴重的后果;在末端污水處理過程中,水質的變化也對管道輸送系統提出了挑戰。因此,生產企業對流體輸送技術的現狀和創新應用成果高端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