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論壇正式在深圳舉行
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水資源安全技術創新發展,9月27日至28日,由廣東粵海水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粵海水務”)、廣東省水利學會、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北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聯合粵港澳大灣區高校、行業協會等共同主辦的“城市群飲用水安全保障與科學輸配會議暨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聯合創新中心首屆論壇”在深圳舉行。
當天論壇上,由粵港澳三地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龍頭水務企業聯合發起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水安全聯合創新中心”。創新中心將匯集粵港澳及國內院士、專家資源,在水資源管理、水生態、水環境治理等方面進行技術攻關,加快水務領域技術創新研發和成果轉化,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深圳市副市長張華在致辭中表示,過去40余年,深圳經濟社會實現高速發展,科學治水用水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已建成東深、東江兩個境外飲水工程,三條市內輸水干線和22條輸配水支線,基本形成了長藤結瓜、分片調蓄、互補調劑的水資源供水保障體系。期望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聯合創新中心未來能在科技人員交流、科研攻關協同、科研資金流通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為深圳發展和大灣區建設添磚加瓦。
香港水務署署長盧國華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聯合創新中心能為大灣區多方合作提供一站式平臺,開展涵蓋供水不同環節的技術研發和應用,進一步推動區內城市更充分利用創新科技來管理用水需求和供應。同時在提升專業水平以及推動灣區水安全標準國際化方面擔當重要的角色,助力灣區城市發揮優勢互補的協同效應。
廣東省水利廳副廳長孟帆指出,廣東省已先后建成了東深供水工程、深圳東部供水工程、西江引水工程、珠海澳門供水等一批重要引調水工程,為保障香港澳門以及整個珠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安全保障。到2025年,大灣區水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珠三角九市初步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相適應的水利現代化體系,水安全保障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率先打造成為全國“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示范區,深圳水利基礎設施和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中國供水排水協會會長章林偉表示,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第一年,在城市集群布局中,有70%的現代化城市處在水資源極度緊缺的地方,如何解決水資源、水利用和水的有效高品質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十四五”規劃提出了資源、環境、生態、綠色、低碳、智慧等多個要求,對城市的供水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系統思維、科學構架,實現從源頭到龍頭的供水安全保障,這也是新時期新的任務。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但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平衡,亟須構建以水安全保障、水資源配置、水生態保護為重點的大灣區水網格局。”廣東粵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侯外林表示,粵海集團從東深供水工程到近年啟動建設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再到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等“大動脈”國家級工程,致力于農村集中供水、城鄉污水處理等“毛細血管”民生工程,為解決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緊缺問題、科學構建大灣區水網格局作出了貢獻。目前,粵海水務日均水處理規模位居行業第二,業務遍布全國18個省市區,參與制定14項國家、地方標準。接下來,粵海集團將以服務灣區發展、造福灣區人民為己任,提供改善水環境一攬子解決方案,為建設美麗灣區作出貢獻。
為期兩天的論壇中,與會專家應邀參觀東深供水工程。東深供水工程是以向香港供水為主要目標,同時擔負深圳市和東莞沿線鄉鎮原水供應的跨流域大型引水工程。工程建成運行50多年來,截至2020年底,累計供水量約579多億立方米。其中,對香港、深莞供水分別占香港淡水總量的70%至80%、深圳用水量50%以上、東莞沿線8鎮用水量80%以上,近年年均實際總供水量約20億立方米,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深圳、東莞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生命水、政治水、經濟水”。2021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時代楷模”光榮稱號,同年6月,東深供水工程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據了解,本次會議主要分為三大專題:分別為城市群水生態保護與水體修復、城市群飲用水安全保障以及城市群飲用水科學輸配。采用特邀報告、專題報告、圓桌對話、優秀論文成果展示、水務技術產品展覽相結合等形式,深度探討城市群水安全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以及科學輸配等行業關注熱點,深入開展學術交流、政策研討、產品技術成果展示和產業合作。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9-29 08:5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9-29 08:5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