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三大目標:湖北1+4科技政策大展優勢
今年以來,湖北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省蹄疾步穩:舉全省之力爭創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域的光谷科創大走廊,組建7家湖北實驗室,整合優勢力量爭創國家實驗室,加快搭建科技強省“四梁八柱”……
在新征程的奮進之路上,湖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強化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一系列政策舉措的實施,正給全省各地帶來勃勃生機。今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看湖北如何以創新驅動發展新成績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9月30日,武漢量子技術研究院在武漢大學揭牌,力爭經過3年至5年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量子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基地。
這是湖北出臺加快推進科技強省建設“1+4”科技政策的落地項目之一。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的殷殷囑托,省委、省政府將把科教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發展優勢作為重要抓手。進入2021年,湖北錨定“努力塑造湖北在全國科技創新版圖中的領先地位;創建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實質性進展,爭創國家實驗室取得重大突破;綜合科技創新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三大目標,吹響了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的沖鋒號:成立省委書記、省長“雙組長”的省推進科技創新領導小組;大手筆、高位推進湖北實驗室建設;密集發布“1+4”科技政策體系……
“1”,即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科技強省建設的意見》,作為推進科技強省建設的指導性文件。“4”,即聚焦人才發展激勵、科技成果轉化、財稅金融支持、土地資源配置4個方面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
湖北省科技廳負責人說,好政策營造好的創新生態。掛牌半年多的七大湖北實驗室,3.5億元年度運行經費全部到位;每秒計算速度10億億次,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成為助力產業智能升級的“神算子”;投資130億元的中部首個“雙碳”示范產業園區——光谷雙碳產業園項目簽約……一個個重大科技項目、大科學設施、國家級創新平臺,在湖北這片“創新雨林”節節成長。
科教富礦迸發巨大創新能量
位于武漢東邊的光谷,高校林立,人才聚集,科創平臺和高新企業密集。在邁向科技強省建設的征程中,光谷承擔著更重要的使命。今年來,光谷創新不斷,驚喜連連——
10月11日,江蘇瑞科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武漢研發中心、深圳市瑞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漢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項目,雙雙落戶光谷科創大走廊,并共同合資成立武漢瑞科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光谷設立全球總部。三家企業共計劃投資62.5億元,在mRNA疫苗及mRNA創新藥物領域,展開聯合創新及產業化。新合資成立的瑞科吉生物,將融合雙方的核心技術平臺,計劃用5年時間,發展成為一家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mRNA疫苗企業。
在東湖科學城最核心的大設施集聚區——光谷科學島,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即將投入二期100P擴容。華為昇騰計算業務總裁許映童介紹,目前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已經為60余家企業、4家高校與科研院所提供算力和產業服務。
建設科技強省,把湖北東湖科學城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科學城,推進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落實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橫貫五市(武漢、鄂州、黃石、黃岡、咸寧)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今年來也是大動作頻頻——
省科技廳設立首只10億元光谷科創大走廊成果轉化基金,助力光谷科創大走廊區域內的“硬科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在鄂州,總投資120億元的三安光電項目即將投產;
在黃石,投資100億元的黃石科技城一期已建成,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光電實驗室等21家單位簽約入駐,投資100億元的黃石科創島開工建設;
在黃岡,涉及基因編輯、人工智能、芯屏端網等領域的9個光谷項目已入駐;
在咸寧,智能機電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平臺正在抓緊建設。
荊楚大地“第一動力”更澎湃
近日,湖北又迎來喜訊: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1年度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名單,黃石、隨州、仙桃、孝感等地共新增4家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入選數量和廣東、山東、湖南并列全國第一。至此,湖北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達10家,總數居全國第三、中部第一。
“1+4”科技政策提出,支持襄陽、宜昌建設省域重要科技創新中心,組建“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群科技創新聯盟,推進全域協同創新。
相應相合、同氣同聲,荊楚大地“第一動力”更澎湃——
9月底召開的襄陽科技創新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等12人被聘為首批科創顧問,與襄陽市企業、高校院所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推進其所在大學、研究機構、企業等與襄陽開展科技合作與交流。
宜昌正在策劃建設中的綠色化工湖北實驗室,由興發集團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等多家高校院所共同組建。近日印發的《宜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案》提出,到2025年,宜昌市要建成省域范圍具有示范意義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車城”十堰市以打造國家高新區示范樣板為目標,構筑汽車產業領域“根技術”創新高地。9月24日,2021年湖北省汽車產業走廊“根技術”創新大賽決賽在十堰舉行,路演項目“新能源汽車用鈉電池關鍵材料研發和產業化”相關技術填補了湖北省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產方面的空白,目前此項目已在進行中試和量產。
荊州圍繞“6+1”產業集群,智能家電、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等15條重點產業鏈正在加快建設中,以確保2025年建成4個千億級產業、3個500億元以上產業。
恩施今年上半年新增高新技術產業24家,總數達到98家,較2020年全年增長32.4%,全州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7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7.6%。
……
政策“及時雨”滋潤科研創新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人才驅動,首先要驅動人才。
“1+4”科技政策體系中,人才發展激勵措施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10月10日,華中科技大學未來技術學院首屆新生開學。院長丁漢院士介紹:“未來技術學院是面向未來,以發展創新科技為核心要旨的學院,匯聚了學校頂尖的師資和平臺。”120名學生將在8年時間里把自己的基礎知識和前沿科學結合起來,盡快投身科研一線。
同樣在華中科技大學,程時杰院士及其團隊收到3000萬元資金,用于對其建立的先進電工材料與儲能技術研究中心進行改造升級,謀求在新能源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程時杰院士團隊研究跨學科新能源領域已有20多年,主要科研場所在一棟建于1956年的三層教學樓內,場地和設備都已不適應發展需要。為了更快推動創新平臺建設,武漢市、東湖高新區與華中科技大學三方各出資1000萬元,共同支持程時杰團隊實現裝備升級。預計到明年年中,這里將變身國內一流的創新平臺。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愛才惜才,蔚然成風。
湖北珞珈實驗室日前發布的招聘信息,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以不低于70萬元的年薪,最高200萬元的科研經費招聘學術帶頭人。湖北光谷實驗室通過專設的“人才交流合作論壇”,吸引各類國家級人才近60位,其前沿基礎研究方向的科研力量大大增強。
“湖北人才評價效率太高了!”武漢理惠誠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歸國博士李剛拿到高級工程師職稱證書時,連說三個“沒想到”。而在光谷,高層次人才、產業教授可分別獲得100萬元、30萬元無償資助資金支持。
眼下的湖北,創新的舉措愈發有力,創新的氛圍更加濃厚,創新的勢頭更加迅猛。
站上新的歷史起點,湖北把建設科技強省當作一把“金鑰匙”,奮力打開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天地。
專家觀點
湖北科技創新布局前沿動力強勁
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強省,今年來湖北大手筆頻頻,社會各界熱切關注,專家學者紛紛點贊。
湖北已組建7個湖北實驗室,還將新組建3個左右。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湖北科技力量在全國名列前茅,湖北實驗室對科技創新的前沿布局,方向非常清楚。”
對于湖北“1+4”科技政策體系,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娟認為,這是湖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和對湖北殷殷囑托的具體行動和生動實踐,彰顯了湖北省委、省政府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的決心和意志,充分釋放了湖北高度重視、積極推進科技創新的強烈信號。
湖北確立引進培養50名戰略科學家、500名創業領軍人才的目標;對于頂尖人才的引進,將一事一議、一人一策。商務部研究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認為,這一政策在人才流動及人才激勵方面提出了很多突破性的舉措,有利于留住人才、讓人才在湖北發揮重要的作用。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戰略規劃所所長盛建新認為,湖北科技創新一直存在著“有高原無高峰”的問題,在人才方面的突出表現,就是戰略科學家的人才缺乏、產業創新人才缺乏的問題,“1+4”政策聚焦當前科技創新中各方反映強烈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提出了階段性的發展目標,切實提高了政策的針對性和落地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10-18 08: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10-18 08: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