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添加”真的更好嗎(“零添加”是不是更安全)
食品在消費者的日常開銷中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因此越來越多的食品企業為了更好地占據市場份額,開始包裝自己的品牌形象,其中比較直觀的體現就是,越來越多的“關鍵詞”開始在食品業中普及甚至流行開來,“零添加”便是其中之一。
事實上,“零添加”也確實為食品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得益于消費者潛意識里認為“天然的才是最好”,并且下意識地將“零添加”理解為“食品中沒有一點添加劑”,打著“零添加”旗號的產品往往比同類產品賣的更好。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企業開始使用“零添加”作為“招牌”。但是零添加真的更好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解開一個誤區----添加劑。許多人對“添加劑”三字嗤之以鼻,認為只要使用了添加劑,食品就成為了“科技與狠活”。但事實上,這種想法是將違規添加劑和食品添加劑混淆了。
事實上,添加劑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混凝土添加劑、機油添加劑等,可以說各行各業都和添加劑有所聯系。而我們在購買食品類產品的時候,提到的添加劑,其實特指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本身又非常特殊。從定義上來說,食品添加劑泛指“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例如我們經常使用的鹽和糖也屬于添加劑的范疇。據統計,目前全世界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已經多達2.5萬種,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只有2000余種在我國是被允許使用的,其中包括了防腐劑、增稠劑、甜味劑、膨松劑、增香劑等。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些食品添加劑是合法的,有些則屬于違規添加劑。而在違規添加劑中,就包括了許多“科技與狠活”。
那么真正意義上的“零添加”存在嗎?幾乎不可能,由于現代食品會考慮口味、保存、運輸等多個問題,因此幾乎不可能完全不實用食品添加劑,甚至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即便是我們自己購買食材烹飪,最后收獲的佳肴中也存在我們認為添加的“調味品”這類添加劑。因此“零添加”這種標識毫無意義。
那么市面上所謂的“零添加”指的是什么呢?這其實是一個營銷手段,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強調食品中沒有使用本來就不含、不需要使用的物質,或者本來就不允許被使用的物質,來誘導消費者將其與健康聯系在一起。舉個例子,蜂蜜本來就屬于高糖高滲透壓的產品,因此本身就不需要使用防腐劑,但還是有不少商家強調“零添加防腐劑”,也有不少消費者買單。
那么回到一開始的問題,“零添加”真的更安全?自然也不是,生產過程中許多添加劑是有特殊意義的,完全不使用可能會影響食品在運輸、保存中的營養保證,反而會影響食品的安全以及價值。事實上,我國針對食品安全有非常完善的規范,其中也有專門針對食品添加劑使用的規范,如果食品和衛生主管部門認可,并且成分與自身身體狀態(例如過敏)不沖突 ,那么就可以放心購買。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推薦排行榜
-
2022-12-15 16:56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推薦熱門推薦
-
2022-12-15 16:56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