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已超2萬億 數字鄉村發展哪些省份強
今年是《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印發的第五年。數字鄉村發展推進到什么程度、數字鄉村發展呈現什么格局?
近日發布的、由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指導,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牽頭編制的《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2年)》提供了一系列數據: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2022年已達2.17萬億元;截至2022年8月,互聯網地圖新增鄉村地名達 414.2萬條;2021年返鄉入鄉創業人員達1120萬人,其中一半以上采用了互聯網技術;截至2022年6 月,農村地區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到2.27億;截至2022 年9月,所有省份、85%的地市、69%的區縣已建立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
(資料圖)
此外,4月初中國社科院發布的《數字經濟藍皮書:中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之子報告《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現實路徑、具體實踐及政策建議》(下稱《數字鄉村》)稱, 數字鄉村總體發展水平明顯提高;數字鄉村區域間發展程度不均衡,地區間發展優勢也有不同;數字鄉村發展呈現 “點狀” 區域分布格局,數字鄉村發展點輻射帶動作用顯著,但發展點之間的帶動作用也有差距。
從總體上看,隨著數字技術的普及,相關硬件和軟件成本的降低以及可獲得性的提升,數字經濟在鄉村地區快速普及,數字經濟在整體上將對鄉村振興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不過,《數字鄉村》報告分析稱,目前中國數字鄉村建設存在諸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單薄、數字人才培育缺乏、數據分享體系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保障方面還較為薄弱,兩者的融合發展也面臨不小的挑戰。
為了對我國數字鄉村振興發展情況進行全面監測與評價,《數字鄉村》通過對鄉村建設評價指標相關文獻的總結,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鄉村全面振興的指標,初步構建了數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基礎設施、生產服務、環境治理、生活就業等4個一級指標。到2020年,我國數字鄉村發展指數達20. 8,較2016年提升了8.45倍,并且每年的增長幅度均保持在35%以上。其中,特別是鄉村電商發展規模正逐漸擴大。
基于對31個省份的數字鄉村發展指數測算,《數字鄉村》報告顯示,各地區之間數字鄉村發展水平不均衡,但發展差距在逐漸縮小。2018年,各省份數字鄉村發展水平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與最低的省份極差比為3.33;2019年,極差比減小1.84;2020年,極差比減小1.43。
縣域數字鄉村發展水平呈現地區差異,存在沿海地區發展水平顯著高于內陸地區的東西差異,而南北地區上的差異則不明顯。
分省份看,數字鄉村發展水平較高的省份依次為浙江(25.0)、北京(24.1)、廣東(23.9)、江蘇(23.5)、河北(22.9)、福建(22.8)。
此外,我國數字鄉村發展呈現“點狀”區域分布格局,數字鄉村增長點輻射帶動作用顯著,但增長點之間的帶動作用有差距。
《數字鄉村》報告稱,從2016~2020年各省份數字鄉村建設的發展過程來看,逐漸形成了以江浙地區、川渝地區、京津冀地區為主的三大數字鄉村輻射中心,江浙地區將帶動南方沿海直至兩廣地區、川渝地區將帶動中部地區、京津冀地區將輻射北方內陸地區。2017~2020年,江浙地區的周邊及沿海地區數字鄉村發展指數平均增長幅度為68.90%,川渝地區周邊及中部地區數字鄉村發展指數平均增長幅度為61.28%,京津冀地區所輻射的北方內陸地區數字鄉村發展指數平均增長幅度為52.72%。
三個發展點的數字鄉村帶動作用存在差異,江浙發展點及周邊地區依靠沿海的地理優勢保持較高的增長幅度;川渝發展點所輻射的地區大部分經濟水平較沿海地區低,在初期受輻射帶動的影響作用較大,實現了較高的增長幅度,但受諸多因素影響,輻射作用有限導致后期增長勢頭不足;京津冀發展點所輻射的北方及內陸地區在數字鄉村水平增長幅度相對較低,且增長幅度呈現降低的趨勢。
《數字鄉村》給出了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政策的幾點建議,例如,健全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利益分配機制;推進數字平臺全鏈路嵌入農業生產過程;加強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人才引進和培養;利用數字技術打造農村居民生活服務體系;依托數字技術實現鄉村志愿服務跨越發展;推動建立線上線下協同的鄉村治理共同體。
“學術界已經初步達成共識,數字鄉村發展的根本保障是政府在前期投入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提供的相關政策支持,客觀條件是以數據為生產要素來降低成本和信息不對稱程度,外在表現是通過平臺經濟實現農民的自我‘造血’功能,核心功能是由信息技術進步帶來經濟活動信息化,從而實現兩者間的相互促進和互利共贏?!薄稊底粥l村》報告稱。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科技資訊排行榜
-
2023-04-07 10:0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科技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4-07 10:0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