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競相打造“雙智”樣板 智能交通將成產業發展新高地
開欄的話:智能汽車時代漸行漸近,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氛圍愈來愈濃。近日出爐的《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第二批試點城市的通知》,為新一年“雙智”試點指明新方向,增添新動力。在2021年的“雙智”試點名單上,北京等6個首批試點城市積極推進,收獲豐碩;走進新的一年,“雙智”試點將開啟新篇章,展現新景象。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6個城市入選“雙智”試點名單。在這些城市中,智能汽車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載體。與此同時,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給智能汽車產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為此,本報策劃“智能汽車與‘雙智’城市”系列報道,向行業呈現“雙智”試點的進展和成績,并提出意見和建議,希望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能夠更好地賦能智慧城市建設。
一平臺、兩基礎、多應用
出門有自動駕駛汽車,車載電子地圖會自動選擇不堵車的最佳路線;下班后在回家的路上,我們可以用5G物聯網在車上遙控打開家中的空調和電飯煲等……忽如一夜春風來,“雙智”試點已經在眾多城市展開。
“雖然從字面上看,‘雙智’是指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但其內涵十分豐富。”中新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員宋濤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主要內涵可以概括為“3個E”,即參與(Engage)、體驗(Experience)、賦能(Empower)。一是參與,除了智能網聯汽車,“雙智”還包括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如以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以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等;二是體驗,“雙智”試點具備了相應基礎設施,才能實現高度車路協同,推動普及智能汽車、智能物流、智能公交系統等,極大改善人群出行體驗,顯著提高城市生活質量;三是賦能,“雙智”不僅意味著智能汽車可以暢行無阻,智能充電、智能換電、智能V2G(雙向充電)設施都將配套。
“‘雙智’試點建設,其中有獨特的構成元素。”上海大學互聯網與數字經濟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張元江向《中國汽車報》記者介紹,我國“雙智”主要由“一平臺、兩基礎、多應用”三大部分組成。“一平臺”主要指車城網平臺,這是以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為基礎,匯聚城市道路、交通、汽車、公共設施、市政設施、地理信息等動態和靜態數據,通過開源開放,支撐多類應用。“兩基礎”主要包括感知基礎設施和網絡基礎設施,對數據進行搜集。“多應用”指感知和網絡兩大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基礎,多層次、多場景應用是發展引擎。其中,城市信息模型可以利用數字孿生等技術,以城市的信息數據為基礎,建立起三維城市空間模型和城市信息的有機綜合體,涵蓋數據類型包括地理信息系統(GIS)數據、建筑信息模型(BIM)數據等,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數據。
“‘雙智’試點的推進,不僅將極大改變城市居民出行生態,而且將整體提升城市競爭力。”北方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員曾文翔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談到,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不僅是車路協同的重要支撐,也是智慧城市的必要基礎設施。因此,“雙智”試點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一座城市的面貌。
在日前舉辦的“百度Create2021”大會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智能交通將是影響未來10~40年的重大變革,可使5年之內中國一線城市不再需要限購和限行,10年之內基本解決擁堵問題。”
可見,汽車智能化不僅驅動產業變革,也為城市發展帶來新的空間,智能汽車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近日,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的《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第二批試點城市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成都、重慶、深圳、廈門、南京、濟南、合肥、滄州、蕪湖、淄博10個城市,被確定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以下簡稱“雙智”)第二批試點城市。
各地競相打造“雙智”樣板
如今,南京已確定“一主(江寧示范區)三副(建鄴區江心洲、白下高新技術開發區、溧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雙智”試點區域,主打“美好出行+美好生活”服務C端市民的模式。在江寧示范區,中汽創智將與一汽、東風、長安、T3出行、百度、文遠知行等智能網聯平臺聯合協同,以“車城應用”驅動“城園一體化”發展,助力南京市打造面向未來的“雙智”樣板。“入選的試點城市中,皆具備較為突出的特點和發展前景。”長三角研究院區域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員夏羽鳴向《中國汽車報》記者分析,按照兩個主管部委的要求,入選的“雙智”試點城市要求有基礎、有特點、有意向,根據相關程序最終確定。目前,對第二批入選的試點城市也確定了其特點和主攻方向。其中,重慶以“車城網+智慧公交”助力旅游產業;深圳依托經濟特區優勢聚焦政策法規先行先試;廈門聚焦BRT(快速公交系統)公交應用廣域覆蓋;南京主打“美好出行+美好生活”服務C端市民出行需求;濟南突出城鄉公交和農資物流專項主題;成都重點推廣車載用戶端商業化應用;合肥結合產業需求對工業園區進行智慧化改造;滄州以場景應用全域開放為特色;蕪湖重點開展區港聯動智能網聯建設;淄博則探索危化品運輸車輛監管模式等。
“交通是城市的動脈,智能出行是發展趨勢。近年來,國內很多城市都意識到了‘雙智’對于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此次入選試點的10個城市,不僅有實踐,也有規劃和目標。”浙江大學數字經濟應用研究中心研究員胡仲楷對《中國汽車報》記者說,其中,合肥將新能源汽車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列為重點產業,并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暨智能網聯汽車2個5000億元級產業集群;而在廈門,目前5G智能網聯車路協同系統已在廈門BRT公交系統內逐步規模化推進。5G智能網聯車路協同項目中的車與車、車與路、車與站臺等之間形成一個物聯網系統,達到“人機共駕”狀態;濟南則已出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工業強市建設的主攻方向之一。同時,建成了國內“測試里程最長、測試場景最豐富、測試環境最真實”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基地;滄州市則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機遇,依托滄州經濟開發區智能網聯產業,已累計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636.9公里,實現215個運營站點的開放,安全載客試運營超過3萬人次。
“雙智”試點在多方面產生了廣泛影響。“近來,國內很多城市都參與到特斯拉亞洲第二工廠選址的爭奪戰,這表明這些城市極具發展智能汽車的主觀能動性。”張元江認為,智能網聯汽車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而且智能網聯汽車與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移動互聯網等多個領域融會貫通,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對于各行業的拉動和輻射作用巨大。
“聰明的車”+“智慧的路”
在“蘿卜快跑”和小馬智行App上叫車,手機會自動顯示距離最近的自動駕駛體驗站位置,確認打車訂單后,自動駕駛汽車就會來到約定的體驗站等候乘客……近日,在北京經開區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百度“蘿卜快跑”和小馬智行兩家公司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已經獲準進行商業化運營。
“通過自動駕駛,以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推進智能出行、城市現代化,城市也可以變得更‘聰明’。”曾文翔表示,北京入選第一批“雙智”試點城市,承擔著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先行先試的使命任務。在北京經開區建設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為“雙智”協同發展提供樣板,并提出了相應的多項措施。
一是全域聯動加強智慧治理。在全國率先搭建“駕駛艙-儀表盤-操作臺-傳感器”四級數字城市運行監測體系,全面支撐亦莊新城安全智慧運行;二是全鏈創新發展自動駕駛。建設全球首個網聯云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全域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搭建全國最完善的城市級工程實驗平臺。設立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對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進行創新性監管。無人化運營、高速公路測試、5G專網建設等陸續落地;三是多端合一推進數字基建,為“聰明的車”大規模行駛在“智慧的路”上奠定堅實基礎;四是用產業思維推動智能網聯發展;五是推動體制機制改革,為系統、全面、深度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供支撐;六是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推動城市級自動駕駛規模驗證標準化,完善系統級、產品級、零部件級測試工具鏈,加快形成國家、區域、行業標準;七是完善政策保障機制。持續深化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和法規創新,完善自動駕駛車輛管理和保障機制,優化無人駕駛產業營商環境,為大規模場景落地保駕護航。
“作為首批‘雙智’試點城市之一,北京積極打造‘雙智’協同應用落地。”宋濤表示,目前,北京已搭建形成了完善的“場-路-區”三級自動駕駛開放測試環境,包括多個自動駕駛試驗場,可復現京津冀地區85%城市、90%高速公路、80%鄉村交通場景,以及全域開放的322公里開放測試道路。同時,北京確定“十四五”期間打造的“1+5+N”智慧交通系統,涵蓋1個自動駕駛示范區,以及車路協同、智慧交管、智能交通、自動駕駛、智慧出行等五大引擎。目前,北京經開區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1.0階段已建設完成,全面促進車、路、云、網、圖五大體系協同,正致力打造“智慧之城”。
加快“雙智”應用場景建設
與主打自動駕駛的“亦莊樣板”不同,廣州市提出聚焦車路一體化發展,重點加快應用場景建設,建設“智車之城”。
“廣州市發布了《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示范應用場景目錄》,提出廣州將圍繞出行優化、示范運營、公共服務等方向,加快推動自動駕駛網約車、BRT公交車路協同優化、高速路口車聯網快速通行、V2X協同駕駛交通優化、干線物流智能駕駛重卡、自動駕駛接駁車、網聯自主泊車、自動駕駛專用車、自動駕駛小型服務車輛等9項應用場景建設。”廣東城市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崔浩平向《中國汽車報》記者介紹,一是廣州將重點聚焦推進琶洲車城網項目、黃埔智慧交通項目和番禺車聯網項目。其中,琶洲車城網項目涉及道路約30.11公里,覆蓋面積約10平方公里,將建設“一網、一平臺、N應用”,探索建設多種車城融合應用,目標為2022年底所有應用全部上線;二是黃埔智慧交通新基建項目將重點規模化部署城市道路、建筑、市政設施融合感知體系。目前一期項目已建設完成,二期正在立項,計劃2022年底完成;三是番禺車聯網項目將通過道路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車聯網云平臺建設,協同構建車聯網先導應用環境并向全市全面延展,形成廣州城際車聯網系統,計劃2022年底前將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廣州的‘雙智’試點車城網建設主要涉及V2X通信技術、汽車與基礎設施的交互等方面。”廣東產業經濟調查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國海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州市提出,一是建設智能基礎設施,強化車城感知能力,構建集感知、通信、計算能力為一體的道路智能基礎設施,實現對運行數據的全面感知、自動采集和多源信息融合互通;二是搭建物聯云控平臺,實現車城融合賦能;三是拓展示范應用場景,提升車城服務水平;四是建立完善政策標準,支撐車城融合場景;五是培育新型產業體系,推動車城協同發展。同時,廣州還將依托扎實的汽車產業基礎條件、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區位及空鐵雙樞紐交通優勢,將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與空鐵雙樞紐交通場景結合,打造樞紐型自動駕駛示范標桿,計劃到2023年,在花都區開放自動駕駛示范道路150公里以上。
再看另一座“雙智”試點城市合肥,近日建成了濱湖國家森林公園“5G-V2X智慧公園”,可以在此體驗到全方位一體化智能網聯創新應用生態。“無人駕駛體驗中心”是智能網聯生態中的重要應用實驗場景,還將出現在城市智能網聯測試區。
“‘雙智’試點發展智慧交通,除了V2X等汽車與基礎設施的交互,5G以及物聯網,高精度地圖技術也不可或缺。”華南理工智能感知與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睿林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一是5G在車聯網中的應用,比4G通信有了大幅提升。而且,5G有更寬的帶寬,可以同時使用多路聯網設備而不會有明顯影響。同時,通過5G高速車聯網,有了云端交互也意味著有大數據支撐,車輛自動駕駛可以作出更為精確的判斷,優于單車智能;二是廣義上看,車聯網也是物聯網的一部分,在車上就可實現“萬物互聯”,例如可在車上遙控家中可聯網的家電設備等,也可以將整個無人駕駛車輛所有的運行數據實時傳到服務器及安全監測工程師的電腦上,一旦車輛系統中有異常情況可以及早發現,及早處置。
“自動駕駛車輛所需的高精地圖,依賴于北斗、5G、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也在快速演進之中。”曾文翔表示,一是車載地圖的精度更高、數據維度更多,可以精確到厘米級別,不僅有靜態信息,理論上也可以選擇添加移動物體信息;二是要靠云、網、感知等先進技術的聯網,建立數字模型并在將來實現實時更新,會更加精確。由此,自動駕駛車系統的判斷將更加精準,對于乘客而言也更加安全。
智能交通將成產業發展新高地
“隨著‘雙智’試點建設的廣泛開展,城市或將重新定義。”張睿林表示,“雙智”城市建設意味著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將更廣泛地布局、更大力度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而智能網聯汽車作為交通大數據的來源,也將成為智慧城市生長的動力來源。同時,在“雙智”協同下,智能網聯汽車將成為了解城市發展狀況的一個重要窗口。
“隨著汽車‘新四化’不斷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將與5G、云計算、大數據等越來越多行業尤其是先進技術行業不斷融合,界限將越來越模糊甚至可能消失。”曾文翔表示,“雙智”意味著未來出行方式將被重構,共享出行成為趨勢,汽車將徹底脫離代步工具的角色,變成滿足人們多種需求的智能終端和第三空間。近年來,國內外已有許多汽車及零部件廠商紛紛加快轉型,提出要做智慧出行服務提供商。智能交通將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發展和競爭的新高地,從智能汽車到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汽車行業大有可為。
“‘雙智’意味著智能汽車產業、智慧城市建設都將轉向數字驅動。”宋濤表示,數字城市的發展、融合將分為三個階段:一是通過對車輛的監管,把車輛運行數據、車路協同的數據融合,以車路網推動智慧交通的發展;二是把道路和汽車的融合構建成車路網資源,包括高精地圖、道路資產、路測感知、外部數據接入等,一方面支持車輛的自動駕駛運行,另一方面支持智慧交通體系的構建,形成車路網體系;三是車城網將把城市的數據與汽車、交通數據進行融合,構建面向未來的城市數字化系統,既可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也能實現城市的數字化轉型。
張元江表示,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加快推進整車信息安全、軟件升級、自動駕駛數據記錄系統等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立項和制定工作至為關鍵。圍繞智能網聯汽車多場景應用,加快自動駕駛應用功能要求和場地、推動自動駕駛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深度融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智能汽車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載體,智慧城市的建設將進一步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的商業化落地,‘雙智’試點將為兩者提供加速的動力。”張元江最后說。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1-05 14:34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1-05 14:34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