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換電試點工作?換電站標準出臺的意義何在?
編前:換電作為能源補充方式之一,既符合推動新能源汽車模式創新的要求,又能緩解車主的“充電焦慮”,為消費者的綠色出行帶來全新的選擇和體驗。日前,繼工信部啟動換電模式試點工作后,《電動乘用車共享換電站建設規范》團體標準也正式公布,換電模式進入發展新階段。如何看待換電試點工作?換電站標準出臺的意義何在?本版的兩篇評論,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評析。
換電模式是通過專用裝置或人工輔助快速更換動力電池為電動車輛提供電能補給的一種形式。這一方式有如下優點:一是電能補給迅速,解決充電慢的用戶痛點;二是電池進行集中存儲、集中充電、統一配送、統一管理,能夠較好地應對電池性能衰減、進行安全性甄別、預防安全事故等;三是較大規模的電池系統有序充放電管理,有利于實現錯峰充電,對電網平衡乃至高效消納可再生能源電能,發揮積極作用;四是通過換電新模式的推行,有利于實施車電分離,解決新能源汽車購車成本高、二手車殘值低等消費者關注的痛點。前不久工信部啟動換電模式試點工作,將有力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序、快速、創新發展。
換電模式獨具優勢 當前面臨諸多制約
換電模式作為新能源汽車能源補給基礎設施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的重要體現,成為充電模式的重要補充手段,可推動產業生態重構,加快汽車生產企業向服務企業轉型,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受到行業廣泛關注。
近年來,我國已涌現出一批積極探索換電模式發展的先行企業,比如有的汽車公司聚焦高端私人乘用車,打造“可充可換可升級”的能源服務體系;有的換電服務公司以出租車、網約車為突破口,與數十家主流車企達成合作關系,實現多品牌換電車型的兼容共享;有的則聚焦換電重卡領域,在多個城市開展換電重卡短倒運輸示范運營。截止到2021年10月底,《公告》換電車型超過200款,累計推廣超過15萬輛,建成換電站超過1000座,初步形成產業規模。
然而,當前換電模式還面臨商業模式不健全、技術標準不完善、應用場景不清晰、各地區監管措施尺度不同等一系列問題。例如近期部分地方由于換電站建設審批責任單位不明確,導致企業已建成的換電站被強制拆除,增加了企業經營負擔,影響企業的規劃布局。隨著換電模式的不斷發展,相關問題將更加凸顯,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工信部啟動試點 鼓勵地方先行先試
當前形勢下,換電模式亟待探索出一條集約、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創新應用,充分發揮換電模式優勢,突破行業發展的阻礙,工信部于2021年4月印發《關于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啟動為期2年的換電模式試點工作,以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加快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換電模式車輛應用為目標,堅持市場主導、創新驅動、重點突破、協調聯動的原則,以加強技術研發、開展示范應用、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監測管理、健全標準體系、優化產業生態、強化政策支持等作為試點主要內容,鼓勵各地區結合地方發展規劃和實際情況開展積極探索和試驗示范。
為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工信部組織制定嚴格的評審標準,通過嚴格的審核流程,對申報城市的基礎條件、試點內容與目標、試點保障措施等重點內容進行審核,選出11個基礎條件好、發展目標合理、應用場景豐富、實施路徑清晰、工作積極性高的試點城市,開展換電試點工作。
為了加大對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的支持,評審過程中將申報城市分為“綜合應用類”和“重卡特色類”,對聚焦于換電重卡推廣、應用場景具有特色的“重卡特色類”城市單獨評審,充分考慮了各城市資源稟賦與基礎條件的差異,對挖掘適合換電模式的特色場景,推動重卡等排放污染大、碳排放高的車型開展換電示范,積累換電模式發展經驗。
合力推進試點工作見實效 促進交通低碳轉型
筆者認為,此次換電試點工作是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重要舉措。通過試點示范,一是推動地方政府與企業共同探索換電模式發展的方向與路徑,尤其是在換電標準、換電站建設審批及安全監管等方面,形成成熟的技術路線和制度經驗;二是突破換電模式發展制約,通過“車電分離”新模式,催生換電服務體系、電池銀行金融模式等新型產業生態,持續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能網絡,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形成新業態、新模式。試點期間預計推廣換電車輛10多萬輛、換電站1000多座,將進一步激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創新活力,對于實現我國“雙碳”目標、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交通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試點工作是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各方通力合作方能取得實效。為促進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創新應用,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深度融合發展,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筆者建議:試點城市應建立協調工作機制,制定完善相關標準法規和政策體系及管理制度,保障試點示范工作健康有序發展;主管部門應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組織行業專家和第三方機構對試點城市進行科學指導,做好試點支撐和服務保障工作,確保試點工作順利推進。
(作者單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1-25 16:00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1-25 16:00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