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向上!新能源車市增速迅猛
近日,各大上市車企陸續發布2021年財報??v觀全年,新能源汽車表現突出,除了新勢力持續穩定發揮,老牌車企也干勁十足,在扶持政策密集出臺后,國內各大汽車生產廠商紛紛投產新能源汽車,陸續規劃了純電、插混、甲醇等多條發展路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加持、商業模式的創新,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尤其是“雙碳”目標的發布,更加快了轉型的進度。
從財報中反映的具體財務指標來看,多數企業都保持了營收增長的向上態勢,這與2020年基數較低和2021年新能源車市增速迅猛有關。
國有大集團
◆廣汽集團
◆營收4297.55億元,同比增長8.66%
2021年廣汽集團實現汽車產銷213.81萬輛和214.44萬輛,同比分別增加5.08%和4.92%。匯總口徑營業總收入4297.55億元,同比增長8.66%;合并報表營業總收入756.76億元,同比增長19.82%;歸母凈利潤73.35億元,同比增長22.95%,這也是廣汽集團自2018年之后首次實現盈利正增長。
其中,廣汽豐田實現產銷82.32萬輛和82.80萬輛,同比增長7.62%和8.23%,實現營業收入1294.64億元,同比增長16.89%,成為廣汽集團旗下惟一銷量和營收都為正增長的合資品牌。
廣汽埃安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2021年廣州車展,廣汽埃安AION LX Plus新車發布,在全新自研產品加持下,廣汽埃安累計銷量達到12萬輛,相較上一年5.9萬輛的數據,實現了增長翻倍,廣汽乘用車則賣出32.4萬輛,同比增長約10%。
從今年3月數據來看,廣汽埃安交付2萬輛,成為新能源車市的領跑者,這是外界未曾預料到的。廣汽集團一直對廣汽埃安寄予厚望,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曾在采訪中表示:“我們希望埃安今年9月推進A輪融資,爭取明年IPO,最起碼融資500億元,500億元就全部投給研發。”上個月,廣汽集團通過非公開協議增資的方式,對員工及廣汽研究院人員實施激勵,同時引入戰略投資者,共計融資25.66億元。這將有助于解決廣汽埃安體制、機制、人才的問題,從而反哺廣汽集團。
點評:利潤增幅大于營收增幅,厚積薄發的廣汽,憑借合資品牌升級和技術自研優勢,2021年實現了高質量發展運。如果廣汽埃安IPO成功,資金到位,廣汽集團前景將更為樂觀。
◆北汽股份
◆營收1759.16億元,同比增長-0.6%
北汽股份方面架構簡單,披露的財務數據僅包括北京品牌和北京奔馳,依然靠著北京奔馳這一招牌,穩定了基本大盤。2021年北汽股份實現營收1759.16億元,同比略有下降,降幅0.6%;毛利376.43億元,同比下降10.67%。
盡管營收和毛利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但北汽股份2021年凈利潤還是比較可觀,達到151.51億元,同比增長16.95%,歸屬于公司權益持有人的凈利潤38.58億元,同比增長90.17%。據分析,北汽股份能實現利潤大幅增長原因主要在于大幅壓降了分銷和行政費用,二者較2020年合計減少近31.82億元,同時由于政府補助、外幣匯兌利等收入大幅增長至25.15億元。
具體來看,北京奔馳依舊在北汽股份中占有重要地位,營收占比進一步提高。據財報,2021年北京奔馳收入為1679.66億元,同比下降1.0%,為北汽貢獻95%的營收。受疫情和芯片供應緊張影響,北京奔馳2021年銷量為56.1萬輛,同比下降8.2%;北京品牌全年營收為81.74億元,份額不足北京汽車的5%。銷量表現上,2021年北京品牌批發銷量為7.2萬輛,同比下滑12.2%。
點評:自主品牌營利能力弱,單一產品依賴嚴重,若仍指望北京奔馳輸血,北汽或將加強對北奔掌控權。
◆東風集團
◆營收1130.08億元,同比增長4.2%
2021年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集團”)2021年收入為1130.08億元,較2020年同期1084.41億元增加約45.67億元,同比增長4.2%,毛利潤為141.9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13.87億元,同比增長5.8%。
財報顯示,東風集團收入增長主要來自于乘用車公司、東風雪鐵龍、東風柳汽、嵐圖汽車和東風財務公司。具體來看,乘用車整體銷量約225.25萬輛,同比降幅約2.6%,合資乘用車業務銷量約187.51萬輛,同比降幅約8.8%;受國家法規切換、行業需求下降影響,商用車銷量約52.26萬輛,同比降幅約5.8%。
樂觀的是,東風集團新能源汽車業務取得爆發式增長,銷量約16.06萬輛,同比增幅約263.3%。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4.33萬輛,同比增幅約313.8%;新能源商用車銷量1.73萬輛,同比增幅約80.8%。
成本方面,2021年銷售及分銷成本約57.41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約50.43億元,增加約6.98億元。銷售及分銷成本增加主要是新車型奕炫MAX、T5 EVO、嵐圖FREE等新車上市廣宣費增加以及嵐圖品牌采用直營模式對應市場開拓費增加。
此外,東風集團2021年通過配售Stellantis股份及弗吉亞投資收益分紅、處置小康股份的投資收益以及東風汽車(武漢)有限公司債務重組收入約50.24億元。
點評:盡管營收、利潤雙雙增長,但長期以來,東風集團過度依賴合資品牌和商用車業務的格局還未改變,自主乘用車業務依然有待加強。東風要打造自主乘用車板塊以及打造高端新能源自主品牌,嵐圖、風神等自研車型將是重要抓手。
◆江淮汽車
◆營收:403.11億元 同比增長:-6.05%
2021年江淮汽車共實現營業收入403.11億元,同比下降6.0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億元,同比增加40.24%;扣非后凈利潤虧損18.84億元。
其中,乘用車業務2021年共實現營收87.23億元,同比增長19.39%,是江淮汽車去年最主要的營收增長點。商用車、客車和底盤業務分別實現營收235.52億元、16.05億元和9795.26萬元,同比分別下滑12.68%、47.85%和67.34%。
產品層面,2021年江淮汽車全年共計銷售各類汽車及底盤52.42萬輛,同比增長15.63%。其中江淮乘用車板塊共計銷售新車25.25萬輛,同比大增62.27%,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13.41萬輛,同比勁增169.12%。
商用車板塊全年累計銷售了27.18萬輛新車,同比下滑8.74%。除了中型貨車和多功能商用車,去年商用車板塊其他細分產品銷量均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滑。其中銷售主力輕型貨車,去年僅賣出了208404輛新車,同比下滑2.26%;中型貨車銷售了14854輛,同比增長5.24%;重型貨車累計銷量為34156輛,同比大幅下滑36.85%??蛙嚪矫?,全年累計銷售3752輛,同比大幅下滑32.76%。
點評:在行業普遍面臨芯片短缺和疫情反復的問題前,江淮汽車努力與行業水平保持一致,通過與多方合作為獲得了可靠的利潤保障,在艱難困境中實現了突圍,銷量增幅高于行業。
◆北汽藍谷
◆營收:86.97億元 同比增長:64.95%
2021年北汽藍谷實現營業收入86.97億元,同比增加64.9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52.44億元,同比減少虧損12.39億元,虧損面有所收窄;2021年,北汽藍谷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9.85億元,實現現金流轉正。
雖然業績有所好轉,但北汽藍谷依然難以扭轉虧損局面。北汽藍谷旗下擁有極狐和BEIJING兩個產品品牌,報告期內實現總銷量為26127輛,較2020年的25914輛微增0.82%,當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55.44億元,去年同期為-66.46億元。
極狐作為公司重點打造的高端品牌,銷量成績并不理想。數據顯示,2021年極狐年銷量僅為6006輛,平均月銷量約500輛。整體銷量表現也落后于行業平均水平。
北汽藍谷指出,影響公司年度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及原材料供應等影響,現有毛利無法覆蓋固有成本費用,公司產銷量未達預期。此外,還有持續的營銷和研發投入,也影響了公司業績。財報顯示,2021年北汽藍谷研發費用為12.08億元,同比增長24.14%。但從近年來的盈利模式不難發現,北汽藍谷常年依靠新能源補貼的生存方式已經不適宜用戶需求主導的當下,而此前北汽藍谷產品主要針對B端市場,也讓他們在C端市場呈現明顯弱勢。
點評:現金流轉正,虧損面收窄,補貼退坡后的北汽藍谷需快速培養市場嗅覺和應變能力。
傳統民營車企
◆比亞迪
◆營收2161.42億元,同比增長38.02%
2021年比亞迪實現營收2161.42億元,同比增長38.0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30.45億元,同比下滑28.08%;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的凈利潤為12.55億元,同比下滑了57.53%,較上半年幅度有所收窄。
比亞迪凈利潤同比下滑的原因主要歸結于三點:一是國內疫情逐漸平穩,去年同期口罩業務所帶來的利潤優勢褪去;二是今年以來原材料漲價,致旗下產品毛利率走低;三是同期新項目研發投入的大幅增加。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提升,為其帶來了可觀營收。去年,比亞迪共計銷售603783輛新能源汽車,同比暴增218.30%,其中,在漢EV以及海豚的助力下,全年純電動乘用車銷售320810輛,同比增長144.95%;插電式混動車型銷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比暴增467.62%,全年累計銷售272935輛。
2021年內,比亞迪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營業收入約為1124.8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3.93%,占集團總營收的52.04%。
但原材料漲價也影響了比亞迪,雖然產品銷量大漲,但毛利率卻不增反降。2021年間,其汽車及相關產品營業成本高達929.27億元,同比增長47.9%,增幅高于營收漲幅。
點評:純電、混動市場雙豐收,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全球領先,但這沒有使得其利潤大增。如何更好地控制成本,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是比亞迪今年的重點課題。
◆長城汽車
◆營收1364億元,同比增長32.04%
長城汽車2021年各項財務指標持續向好,營業總收入1364億元,同比增長32.04%;全年實現凈利潤67.3億元,同比增長25.43%,雙雙創下近幾年新高。海外營收161.6億元,占比達11.85%,同比增長142.24%。其中,長城汽車整車實現銷售收入1213.07億元,同比增長31.30%;零部件及其他收入150.98億元,同比增長38.23%。截至2021年12月31日,長城汽車總資產達1754.1億元。2021年,長城汽車單車平均售價超過了10.6萬元,相較于2020年的9.3萬元,增加15.02%。
在投資者最注重的分紅方面,長城汽車公司擬派發年度末期股息約6.5億元,并且2021年中期已派股息27.7億元,全年派息34.2億元,分紅比率超過50.81%。
整體來看,長城子品牌全面開花為銷量帶來積極影響,2021年累計實現新車銷量128.10萬輛,同比增長14.79%,連續第6年突破百萬輛銷量規模。其中,哈弗全年銷售新車77萬輛,同比微增2.64%;歐拉品牌銷售13.5萬輛,同比增長140%。2021年長城汽車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139079輛,相較于2020年的58611輛,同比大增137.29%。去年,新能源車型為長城汽車總計貢獻營收110.98億元,包括16.27億元的新能源汽車補貼。
點評:長城汽車營收利潤增幅差距不大,發展穩健。多品牌鎖定目標群體,主力車型優勢明顯,品牌溢價能力明顯提升,各項業務指標全線飄紅,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吉利汽車
◆營收1016.1億元,同比增長10.3%
2021年,吉利汽車實現收入1016.1億元,同比增長10.3%;凈利潤43.5億元,同比下降22%。歸屬公司股權持有人凈利潤48.5億元,同比下降12%;每股盈利0.48元,同比下降15%。
在營收來源上,吉利汽車呈現出了多元化趨勢。2021年,吉利汽車營收1016.1億元,其中,銷售汽車及相關服務營收877億元,銷售汽車零部件收入88億元,銷售電池包及相關零件收入5.9億元,研發及相關技術支援服務32.5億元,知識產權許可12.8億元。
在研發投入方面,2021年吉利汽車的研發總投入55.2億元,同比增長16.1%。研發投入增加主要來自于對于極氪汽車、雷神混合動力系統等方面的研發投入,此外還有來自于對技術授權的研發投入。
在現金流方面,吉利汽車方面表示,其現金流管理穩健。極氪又進行了Pre-A輪外部融資,截至2021年底,總現金達到280億元,凈現金達208億元。
財報顯示,2021年吉利汽車全年總銷量為132.8萬輛。包括含領克品牌在內,吉利汽車的整體平均單車收入為8.8萬元,同比增長9%。吉利方面表示,得益于產品結構的優化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吉利品牌溢價能力逐漸凸顯。
點評:2021年,吉利利潤降幅大于營收增幅,研發投入大幅加大是重要原因之一。新品牌、新技術的投入都在為吉利開拓新能源汽車市場蓄力。新能源汽車業務吉利2021年的短板,期待今年能夠取得突破性進展。
造車新勢力
◆蔚來汽車
◆營收361.364億元,同比增長118.5%
2021年,蔚來實現營業收入為361.364億元,同比增長122.3%。其中,整車收入達到331.697億元,同比增長118.5%。全年凈虧損收窄至40.169億元,較上年減少24.3%。整體毛利方面,蔚來以68.2億元在三家新勢力中排名第一,同比增長264.1%;
隨著交付量的穩步增長,平均銷售價格的穩定以及制造效率的提高,蔚來汽車在2021全年實現了相對穩健的財務業績。毛利方面,受益于單車銷售收入的提升以及75度三元鐵鋰電池包帶來的成本優化,2021全年蔚來整車毛利率達到20.1%。
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指出,2021年是蔚來汽車對產品和技術以及電力和服務基礎設施進行決定性投資的一年,是在快速迭代、供應鏈響應和創新、產能擴張和系統質量管理方面提升運營的一年,這些為下一階段的發展做好了全面的準備。
研發方面,蔚來汽車2021年投入45.9億元,同比增長84.6%,先后發布了智能電動旗艦轎車ET7和中型智能電動轎跑ET5,并為ES8、ES6和EC6用戶提供6次FOTA升級。充換電方面,2021年蔚來汽車在全球建成換電站778座,新建超充樁和目的地充電樁共計4582根。銷售和服務網絡方面,新建成NIO House15座,服務中心72家;NIO Life發布594件新品;此外,蔚來2021年發布了挪威戰略,正式以全體系落地的方式進入挪威市場。
點評:蔚來營收實現翻倍增長,市場穩步擴張,研發步伐加快,為新階段發展做好全面準備。
◆小鵬汽車
◆營收209.9億元,同比增長259.1%
小鵬2021年總營收209.9億元,在三家新勢力頭部企業中排名第三,但同比增長卻達259.1%,位列三家之首;整車收入200.4億元,同比增長261.3%;整體毛利26.2億元,同比增長885.9%;汽車毛利達到23.1億元,同比增長1076.4%。整體毛利和汽車毛利增幅均超過蔚來、理想。
雖然小鵬去年累計銷量98155輛,遠超蔚來和理想,但其虧損面也是最大的。2021年,小鵬以48.6億元凈虧損排名第一,同比增長78%。小鵬方面表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研發、營銷、促銷和廣告開支的增加,以及銷售網絡及大量相關人員成本和特許經銷店銷售傭金的增加的所致。據財報數據,小鵬研發費用為41.1億元,同比增長138.4%。
小鵬以更低的毛利換取更多的銷量,車賣得越多,虧損越嚴重。就此而言,小鵬的銷量冠軍并未獲得實質上的勝利。
過去一年,新能源汽車如雨后春筍,尤其哪吒、海豚等更低價的新能源車型出來后,小鵬以價換市的道路已經走不通了。
點評:營收、毛利均實現最大增幅,遠超蔚來、理想,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不知以低價換取銷量的小鵬還能堅持多久。
◆理想汽車
◆營收270.1億元,同比增長185.6%
理想2021年總營收270.1億元,同比增長185.6%,其中整車收入261.3億元,同比增長181.5%;其他銷售和服務營收8.813億元,同比增長406.8%。在整體毛利方面,理想毛利57.6億元,同比增長271.9%;理想的汽車業務毛利53.7億元,同比增長253.7%;單車毛利率為20.6%,較2020年16.4%提高4.2%,增長主要得益于供應鏈成本管理改善和平均售價提高。同樣,在銷量與營收大幅增長的之時,理想汽車的凈虧損也達到了3.215億元,同比增長112.0%。
理想汽車交付量的顯著增長帶來了可觀的營收增長,僅靠單一車型單一配置就能讓理想收獲這樣的成績已是超出預期,邊際效應在理想ONE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得益于理想ONE增程式“可進可退”,給消費者選擇帶來更多安全感。
2021年全年理想汽車研發投入32.9億元,同比增長198.8%,占到全年營收的12.18%、總毛利的57.11%。由此可見,理想正在發力新品。今年,理想L9已經發布,2023年理想還將推出2款高壓平臺的超快充純電車型。
點評:選對賽道,爆款產品邊際效應凸顯,理想汽車后勁十足。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4-15 16:04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4-15 16:04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